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玩收藏:投资艺术品一定会升值是伪命题

玩收藏:投资艺术品一定会升值是伪命题

2016-01-22 08:59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谁是中国当代的收藏家?经常听人说,中国至今还没有收藏家,原因是现在人们把艺术品完全当作投资的产品,倒来倒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点儿像过去人们常说的“投机倒把”。

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收藏家,自古以来只有两条路:要么自己动手,开始收藏;要么继承祖业,延续收藏。真正的收藏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收藏规模,同时还要拥有一部分足以代表其收藏水准的精品。

比如马未都先 生,他早年作为北京知青下过乡,返城后当过工人,后来又去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一个文学期刊当编辑。当时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形成,只有一些民间的所谓“鬼 市”——农民收集一些老旧的瓷器、书籍等杂物,天不亮时在城市路边摆摊交易。由于马未都喜爱收藏,很自然地就开始混迹在“鬼市”之中,不断积累自己的收藏 阅历和收藏品级,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的瓷器和家具类收藏家,创办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第一家民营博物馆——北京观复博物馆。

马未都的收藏经历不可复制。比如说他收藏的官窑瓷器和名贵家具,在过去它们很值钱,可是在“文革”十年中,它们成了腐朽没落的所谓“精神鸦片”,遭受社会鄙视,甚至白送人都不要。“文革”结束之初,大众的收藏与审美意识还没有觉悟,而以马未都为代表的一批人就开始上手收藏了。等到一二十年以后,中国人经过改革开放,有钱了,对收藏产生了兴趣,这些物品又变得很值钱了。所以说,马未都的收藏,占尽了天时地利。

现在收藏界许多人都知道赵庆伟,他可以说是一名文化拾荒者。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收藏界以前,只是一个在中关村(000931,股吧)做电源产品的生意人。在我看来,他是非常典型的能把废物变成宝物的人。很多人眼里认为他就是个收破烂的,对于这一点他也毫不忌讳,他跟我聊过早期在潘家园拾荒的事儿,发现有许多人在那儿捡破烂,他就是其中之一,拎着一杆红木大秤在回收废品的货场边溜达。

  赵庆伟的藏品中有当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魏巍为纪念茅盾先生去世所作的《敬悼茅公》手书原稿;有丁玲书稿《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这是丁玲根据左 权口述写下的记述红军战斗的散文。那么,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赵庆伟跟我说起过,这是他按麻袋算,一袋袋收购回来的。他的工作室真的像废品回收站——各个 国家的雕塑、各种各样的奖杯、各式各样的箱子,甚至还有几十部早期的大哥大,最抢眼的就是屋子中间堆放着的整箱、整捆、整卷的手稿,至今他自己也没法统计 手里有到底有多少值钱的东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首都的各个部委办开始盖新楼,搬家,他一想,那些机关扔的东西,肯定有大批“文 化垃圾”,他就去回收那些“破烂”,想淘出些宝贝。如此看来,他基本是放弃了传统的收藏渠道,而去关注文化场所的搬迁与改造。那些各个机关部门、企事业单 位处理的“废纸”,就成了他收藏的宝贝。

赵庆伟跟我说过,搞收藏,其实没有纯粹的运气。当年,中央美术学院要搬到花家地去,很多艺术家 在收拾工作室的时候都是挑拣好的东西带走,剩下的就处理掉。他花几千块买了一捆画,里面竟然有一幅王沂东(中国最优秀的油画家)的作品,只是画上没签名, 但有几个玩收藏的人看出是王沂东的画。赵庆伟找到王沂东,王沂东说,搬家时比较混乱,遗失了。赵庆伟听完立刻完璧归赵。这就是那一代人的特性,尽管是商 人,但还有许多理想主义的情怀,这一点非常可爱。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