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明代官窑瑰宝之晔(图)

明代官窑瑰宝之晔(图)

2016-01-25 12:38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文武双全宣德帝

瞻基书画映青花

宣德皇帝朱瞻基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史称“太平天子”。宣德朝虽然仅持续了短短的10年,但是由于宣宗全力发展生产,提倡艺术创作,使社会经济、文化有了长 足进步,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宣德青花独受世人青睐,是因它一改元青花那种繁密雄健的格调,呈现出一种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采。宣德青花发 色蔚蓝、苍翠,浓者如寒铁,淡者似翳云,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竟如在宣纸上画出的水墨画一般,妙造自然,别有风趣。

史书记载,宣德皇帝在书画方面的才艺可与宋徽宗媲美。明《列朝诗集小传》载:“帝游戏翰墨,点染写生,遂与宣和争胜。”宣德皇帝朱瞻基还以恢复北宋徽宗宣 和书院为目标,吸收入场多名家入宫隶属于仁智殿及武英殿供职,即后人所说的“宣德画院”。它一扫元人的影响,代之以南宋风骨。此种画风自然也促成了明初宫 廷艺术的发展风格,并为宣德青花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艺术蓝本。他本人所绘的《三阳开泰图》、《戏猿图》、《花下狸奴图》、《子图鸡图》、《瓜鼠图》、 《万年松图》都是精妙之作。其中不少作品被瓷工用苏麻离青烧制在瓷器上。

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时期,景德镇烧制青花瓷的技术日趋成熟,到了明代宣德年间,青花瓷的烧造技术达到了高峰。宣德年间在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 器,以其卓越的色釉,堪称空前绝后。陶瓷界素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明高濂《遵生八笺》一书评论明代瓷器时说:“余意,青花成窑不及宣窑,五彩宣庙不 如宪庙。”清朱琰的《陶说》在论及宣德青花时说:“此明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故论青花,宣窑为最。”宣德朝后,嘉靖朝大量仿 制宣德青花,此后历朝都在仿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其落款上有青花和暗款两种。

弘治皇帝朱佑樘

色釉贵族数娇黄

明孝宗即位初期多灾多难。黄河发大水,陕西闹地震。朝野混乱,外忧内患。而明孝宗励精图治,严惩污吏。同时,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政治清 明,朝野称颂。同时,他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五月,开封处黄河决口,明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苏松河道淤塞, 泛滥成灾。明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后世史 学家称其为弘治中兴。

孝宗在生活上注意节俭,不近声色。他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位妻子,不曾有其他妃嫔。孝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唯上朝祭祀着黄袍。此时,虽御 窑厂久停,但孝宗皇帝对祖制却不敢怠慢,娇黄釉祭器及实用器,就成为不可多得的瑰宝。当时,宫中严格执行黄瓷使用规定,祭祖祭天所用黄瓷成为不可缺少的物 品。在其他彩瓷及工艺不被提倡的阶段,娇黄成为一枝独秀。娇黄因用浇釉法施釉得名,宣德创烧,盛于弘治。

娇黄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黄色釉瓷,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现。焙烧温度在850—900℃之间,其稳定性、透明度比其他低温釉要高,刻在胎上的图案花纹 能透过釉层清晰显现。据载,纯粹的黄釉器见于成化时期,弘治朝继承并发扬光大。期间代表作有:黄釉双兽耳罐(北京故宫)、浇黄釉盘(首都博物馆)、浇黄釉 描金綬带耳尊(南京博物院)等。弘治娇黄呈色稳定、釉面光亮,较成化的淡黄釉显得厚重,较后来的正德黄釉浅淡适中。总体评价为:发色纯正,色调均匀,釉面 平整,犹如鸡油,恬淡娇嫩,清澈明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