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 学术牌开始发力
从市场份额来说,中国书画板块占据了70%左右,而市场成交额的缩水与书画市场的调整有着莫大的关联。在2015北京拍卖季“艺术市场价值榜”发布会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以10家主要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为样本,对2015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进行分析,“2015年市场规模较2014年有所下调,成交额约为168.34亿元。同比下降15.38%,专场数量减少17.61%,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从市场结构上看,中国书画成为今年整体市场下滑的主要因素,对总成交额的影响率达到90.55%,尤其是近现代和当代书画的缩水直接拉动了整体市场的下滑。同时,油画及当代艺术、宫廷艺术、佛教艺术等板块持续增长,信札手迹成为新的亮点。2015年10家公司共推出信札手迹专场14个,成交额达到2.11亿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
“大师板块”轮动明显,潘天寿、李可染市场表现突出,尤其是前者,2015年可谓“潘天寿年”,《鹰石山花图》、《鹰石图》分别以2.79亿元和1.15亿 元成交,另外,《劲松》、《朝霞》也有不俗表现。“减量保质”的成效不只体现在拍品成交价格上,拍卖专场也有明显的表现,更加注重学术和品牌价值的构建。 比如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夜场”、北京保利“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北京匡时“畅怀——中国历代书法夜场”、北京华辰“影像专场”等。“学术价 值”也是2015北京拍卖季“艺术市场价值榜”推选的重要原则,这些专场在学术层面的梳理和发掘,已经得到市场的反馈与认可,甚至已经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旗帜和品牌。
问题是,拍卖行作为商业性质的公司,究竟如何权衡学术与商业的关系呢?董国强表示,“拍卖行做文化与学术,表面上看需要投入精力和资金,但这是树立品牌的 过程,且品牌收益大于投入。对于匡时来讲,我们有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同时,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与需求越来越强烈,才能让文化情怀在商品经济中存活。如果市场 不能认可这种做法,再怎么挖掘,市场都是无动于衷,那么这种经营理念不可能成功。匡时在学术方面的努力得到认可,首先是学术界和市场给予的鼓励”。
分化转型 市场结构调整
对于2016年拍卖市场的走势,业内人士并不乐观。“2016年资金流动性仍旧趋于紧张,加上艺术品惜售现象,艺术品交易总额难有扩容。”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资深艺术市场专家龚继遂表示。既然拍卖市场短期难以从调整困境中走出来,那就应该从经营模式和理念上做更多的思考。
在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北京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看来,2011年前后的市场“火爆”并不是拍卖市场的常态,那是不正常的,现在市场做出调整,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是有益的。“拍卖行业是一个很小的行业,可以说是附着在‘GDP快车’上面。当GDP从12%下降到7%,这个‘急刹车’对小行业影响非常大,附着不好就会被‘甩’出去。所以产生了信心上的恐慌,整个参与者的行为都会受影响,所以行业会面临困顿。转型其实是面对这种困顿的解决方法,20年来所坚持的单一模式和理念,包括法律法规、管理方式,包括从业者自身的努力方向和经营方法等都需要重新梳理和检讨。”甘学军补充道。
调整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并非坏事,市场调整可以让行业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市场比较冷的情况下,少了浮躁,可以静下心思考究竟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得到市场的重 视和认可。比如文化含量很高的名人墨迹越来越受到业内关注。除此之外,董国强表示,“内地的瓷杂、油画板块,与我国香港、欧美市场之间的差距有拉大的趋 势,匡时争取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毕竟买家以我国内地为主,没有理由与国际市场有太大差距。从未来发展来看,拍卖行业跟很多行业一样,最终会走向垄断。由于 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互联网和新思维的推动,这种垄断的速度会非常快”。
这次调整,是周期最长、深度最大的一次。之前体会不深,因为那时行业还未形成气候,这次真正体会到了金融危机的寒冷。
2011年前后的市场“火爆”并不是拍卖市场的常态,那是不正常的,现在市场做出调整,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是有益的。
做收藏首先要搞清楚艺术珍品和艺术商品的区别,艺术商品本身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升值空间,价位可能还会继续下滑。
市场成交额的下降和上拍拍品数量的迅速下滑有关系,这个市场的变化不是需求短缺引发的,而是供给短缺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