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新媒体时代:造型艺术会终结吗(图)

新媒体时代:造型艺术会终结吗(图)

2016-03-02 09:18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钟菡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今天被称作读图时代,人们接受任何信息都被转化为图像,而这种图像不是传统的绘画图像,而是镜头图像或虚拟图像。图像已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眼睛,改变了我们的视觉经验,这在尚辉看来,是一种“很要命的事”。它甚至导致许多画家丧失了造型的能力,甚至于混淆了绘画造型和图像形象的区别,在这种时候,他们更多地会用照相机镜头下的图像来替代他绘画的形象。

为何将“造型”作为年度展的主题?上大美院院长、教授、博导汪大伟认为,美术学院是建立在造型艺术之上的,其基本语言是造型,使其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就是坚持造型语言的教育。造型语言风格的形成虽然受时代精神,审美影响,但是造型语言的载体及媒介的变化对造型语言风格形成有着直接关系。“没有宣纸、笔、墨就没有中国水墨画,没有油彩、油画笔、油画布就没有西洋油画。因此从不同的媒介角度去研究不同的造型语言形成,从中寻找出带有规律性的样式,并以此探索造型语言今后的走势,是美术学院本体研究的任务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汪大伟说。

造型艺术过时了吗

当年,油画家陈逸飞出国后为何又回来了?“他出去的时候正好是西方新媒体艺术兴盛的时候,毫无疑问他和西方人根本就不能在艺术思想上对接,所以他最终还是回来了。”尚辉介绍,在欧美这些国家,我们称之为造型艺术教育早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在做的是新媒体艺术、观念艺术。

“西方美术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些所有的再现性的艺术,造型艺术都过时了。这种思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影响着中国。但是在中国,也有像我这样,认为造型艺术是不会消亡的人。造型艺术这一门艺术并不因为有新媒体艺术而消减,这就像中文一样的。我们今天进入新媒体时代了,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难道就可以不要了吗?”

但是西方的艺术史学家就是这么认为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个叫汉斯·贝尔廷的人写了《艺术史的终结?》,认为原来的油画、水彩、版画随着新媒体艺术的产生都终结了,这个概念对西方的美术教育的体制发生了改变。但尚辉觉得,新媒体艺术是用的新媒体重新创造一种艺术的类别,但是这种类别和原本的造型艺术并不构成一种直接的颠覆关系。

尚辉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他问90后大学生,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和《山楂树之恋》更喜欢看哪一个?学生们都说《山楂树之恋》。90后为什么要喜欢《山楂树之恋》而不喜欢《三枪拍案惊奇》呢?“按照艺术的类别说,《三枪拍案惊奇》是反讽的、古今穿越的,纯粹是一个当代艺术。《山楂树之恋》则是一个传统的爱情故事,这说明什么?艺术永远离不开情感,绘画永远离不开形象。”

如何在当代的环境下研究和教授造型艺术,也是美术院校需要思考的课题。汪大伟认为,应从传统造型艺术的概念转向全新视觉艺术的概念,把造型中的视觉要素提炼、升华,用新的信息化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组合,提升为一种视觉艺术的特征。“造型艺术通过工艺、材料来造型,强调‘造’物的概念,追求完美;视觉艺术从视觉感官上感觉形的概念,强调‘觉’的作用,追求无限、延伸。”他认为,传统造型艺术与视觉艺术是艺术在手工业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不同产物,尽管表现形式在改变,追求目标也在改变,但意识、语言与媒介三者关系始终不变。

“我们需要用信息化的概念与思维方式提炼原有的造型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中的视觉元素,进行重新整合,创造新的学科构架。信息化时代美术学院的基本语言应从造型语言转向视觉语言,并以此来构建符合上海地位和发展的都市美院。”汪大伟说。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