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出台也难保证价格透明
文化部此次出台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是在1994年首次发布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上重新修订的。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齐建秋表示:“《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虽然有了新的内容,但主要仍以调节为主,并没有实质限制性的规章。”张先生也认为,“出台规则来保证艺术品市场的透明化,管理者的意愿是好的,但这种做法依然难以保证透明化。市场弊端终究是要靠市场自身去调节,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市场问题,实施难度很大”。
从短期来看,维持价格不透明,的确能让卖方获得高额利润。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把一部分画家淘汰出局。事实上,书画市场进入调整期后,此前被热炒的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大都出现了“腰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陷入两难,自降身价无法面对高价时买入的藏家,维持高价又要独自承担有价无市的尴尬。那些靠画廊、推手捧起来的艺术家情况更糟,这类画家的作品本就市场基础薄弱、换手率不高,炒出来的高价在市场冷淡时直线下降。在艺术品市场环境还没有出现质变的情况下,管理规则的出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的问题。“这类画家短期内还扛得住,三年后他们就将成为泡沫市场的牺牲品。书画市场除了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文化反腐、礼品市场也在决定其走向,在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下,那些所谓名家的高润格作品没人买账,当市场上不再有作品流通,这些画家必将被淘汰。”齐建秋说,“而对于市场而言,虚高的、不透明的价格对其不构成影响,因为市场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