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美术馆还应该注重馆际交流。通过巡展的方式,与不同地区的美术馆交流合作,扩大作品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从而延伸展览空间,有效弥补美术馆由于展场面积所带来的制约。美术馆在未来几年,应向专业化、精品化方面迈进,使其日趋成为一个专业性更强、学术性更高、影响力更广泛的现代造型艺术博物馆。
美术文化周刊:馆际交流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业内的肯定和支持,北京画院美术馆在这方面有何经验?
王明明:馆际交流包含国内、国外两个部分。国内方面,我们采取交流展、巡展的方式,把北京画院的藏品和展览推广到其他美术馆、博物馆,同时也接纳其他美术馆优秀展览来展。同时,在展览的合作模式上不断寻找新的合作点,在原有的与艺术机构、家属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各博物馆的合作,推出几个具有研究性的艺术展,力图为公众带来更好的作品和展览。
国际方面,我们通过展览、论坛或其他活动,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互融,促进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又以文化传道者的身份,将有价值的艺术形式与文化信息呈现给国内观众,达到吸收、融合、输出多重功能。如2014年在澳门举办“齐白石艺术展”、2014年与香港水墨创意会联合举办“香港当代水墨艺术展”、与日本南画院联合举办“第九回中日交流联合展”,2015年与匈牙利国家美术馆等联合举办“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天然之趣——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等,促进国际上对中国艺术更为深度和立体的了解。明年将在希腊、捷克举办“齐白石艺术展”,通过与国外美术馆的交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新情况,交换新思想,学习国际先进的办展经验,促进专业人员和研究课题的相互探讨,同时还能汇集、引进各国资源,开阔观众眼界,实现对国际经典与新兴艺术的展示和传播。
中国优秀对外文化的输出,是当前美术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意义在于通过美术馆深入的研究,向世界呈现经典中国艺术的同时,使国外观众进入我们的解读系统,而不再是欣赏西方视野下的中国艺术。“文化走出去”,需要一个个具体的机构用心去做,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