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局事帖》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胡春萌
一些专业统计数据表明:一方面,中国艺术品市场低迷,成交量、成交价下滑明显,很多画廊拍卖公司纷纷离场;另一方面,被拍艺术品一次次的成交天价,国内买家在海内外卖场屡屡一掷千金抱得宝物归,又在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实际情况究竟“冷”是“热”,让人越来越看不明白。目前艺术品市场存在什么问题,原因何在?未来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又将如何?记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采访。
低迷市场屡创成交“天价”
两头“热”而中间“冷”明显
在2016年5月15日晚结束的2016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拍卖专场中,华谊兄弟(300027,股吧)董事长王中军以2.07亿元竞得曾巩《局事帖》。曾巩“124字”的墨迹为他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距今已有936年,曾被历史上多位名人收藏。
无独有偶,4月5日,香港苏富比2016春拍“中国书画”专场中,其中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晚年泼墨泼彩巨作《桃源图》,历经一个小时的竞拍,最终该作品以2.4亿港元落槌,加佣金共2.7亿港元成交,被内地买家刘益谦竞得。这次拍卖价格创下了张大千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近年来,一系列艺术品成交价格破纪录的新闻事件,屡屡牵动着社会舆论的神经,给人一种中国艺术品正高歌猛进的态势。然而,近期多家调查统计机构的多份报告却显示出,中国艺术品市场量价齐跌。
最近出炉的《TEFAF2016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40亿欧元,是持续三年的强劲增长后的首次轻度下滑。但是,2015年中国市场经历了大幅度下滑,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3%。在2009年至2011年间,中国艺术市场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市场。2012年,趋势发生了改变,中国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一年之间收紧了35%。2013年中国市场开始逐渐恢复,但是销售额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几乎所有板块的艺术品买入都更加谨慎。然而,2015年的下滑比2012年更为严重,主要由美术品拍卖板块销售额的大幅度下跌导致。
实际上,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画廊经营者、古玩商纷纷离场。尤其在江苏、浙江、河南、山东等原先的艺术品交易大省,画廊倒闭的现象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