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我们无处安放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传统习俗面临缩水

我们无处安放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传统习俗面临缩水

2016-06-08 13:28 文章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作者:赵丽 王玉风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完全改变了社会文化生态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趋势下,它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非常巨大。

实现法治化保护是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目前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用好法律。运用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要执行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还要考虑如何通过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进行具体的保护。

每一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申报时都制定了保护规划,国家的法律规章也对这些项目的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划和规定执行得怎样,要建立一个评估制度,以自我评估为主,发布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项目评定之后,保护传承得怎样,也需要动态监测。

酱油浸糯米,花刀剪粽叶,香料腌着五花肉,一家人围着一盆盆原料裹粽子,用来裹粽子的线最好是棉质劳保手套拉出来的线;

门前焚艾草,床头挂香囊,小孩儿额头粘点雄黄写王字,运河上还有赛龙舟。

这是20岁的郭易程记忆中东北老家的端午节。然而,这样的端午节只能在他的记忆中,或者说所有的美好仅剩下粽子,“而且还是商场里商业化的粽子,再也不是一家人围坐一起洗粽叶、选绳子的过程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按照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端午节的种种传统习俗渐行渐远,这个节日所留下的仅仅是吃粽子这样简单的意味了。

留在记忆中的端午节

今年端午节前夕,记者在新浪论坛、西电睿思等论坛征集各地不同的端午节民俗活动,在收到的近百条回复里,最多的就是吃粽子,其次是赛龙舟,少量回复提到了小时候挂香包、绑华华线、插柳枝艾草等。

郭易程的童年是在东北的奶奶家度过的。在他的家乡,端午节叫五月节或五月五,“小时候如果不是上学学到屈原,实在是意识不到这个节日跟屈原的关系。因为没有大河,我们那没有赛龙舟,但其他习俗却很丰富。”郭易程向记者讲述了他记忆中的端午节:

“端午节早上要早起,出门踩露水和采艾蒿。回家后,要用艾蒿水洗脸,然后把艾蒿晒起来,挂在门上。门上还要插挂小扫帚、小宝剑等一大堆东西。早上要吃粽子和鸡蛋,鸡蛋一定要吃两个,具体为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手上和脖子上要系五彩线,也可以缠在手指上。第一场雨之后,要把五彩线剪断,丢到河里。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