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地线刻佛座,佚名
26岁入藏100多件艺术品
“我们太年轻了,没有行业经验和背景,应该不会有人举着旗子欢迎我们。”林瀚对将会横亘眼前的困难已有预料。“破壳而出”前,以怎样的姿态面对人生的新路径,每个人的策略不尽相同。林瀚的选择是:以独立而持续的收藏得到业内关注。
2013年林瀚26岁,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他以100万美元买下了曾梵志的《面具》,作为人生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在成立木木美术馆之前的2年中,这件《面具》成为人们谈论这位新晋藏家时时常提到的话题。也就在此之后,林瀚出手更为迅速。开始收藏的第一年,他便收藏了100多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跨度很大,从西方古典大师、现代艺术大师直至当代艺术家作品,比如: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约翰·柯林(John Currin)、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以及欧阳春等。
“刚开始收藏的时候,我虽然已经收藏了不少当代艺术家作品,却不认识艺术家本人。”回顾最初的购藏经历,林瀚告诉第一财经,“我收藏的时间很晚,错过的东西太多,我不希望自己在中国当代艺术上留下空白。”而曾梵志又恰好是那段时间艺术圈讨论很多的代表性艺术家,在两种因素的催化下,林瀚做出了第一步选择。
“如果一个人有远大的抱负,就应该让别人关注到你,我做事的风格并不是把事情放到棋盘之下。”也就是从那时起,林瀚初步打开了局面,成为艺术圈中一股颇为活跃的力量。
比起起步时的心境,如今的林瀚对购藏节奏的把握已经成熟得多,也迅速积累起了对艺术的理解。“早先,我会被辛辣刺激的形式迷惑,但慢慢地,我会抛开与形式感有关的东西。好的艺术品在内核上都有很大关联性。”现在,他这样界定好的艺术品:真诚、有启发性。“好的艺术品会在给我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牵引着我从门中走出去。”
林瀚并不喜欢那些在形式上表现得辛辣和反叛的艺术品。在他看来:一部分激烈的反叛是艺术家因时制宜的“聪明的选择”,艺术与商业和政治也应该充分保持距离。事实上,“我从来都不觉得艺术能够影响政治和商业。用艺术给这两者刷漆,对于任何一方而言都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带来损害。”在他看来,如果一件艺术品具有强烈的时间标签,那它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的艺术品。“当然,好的艺术品身上也能够找到时代的痕迹,我的意思是,当穿越时间拿到当下来看,它们依然应该是完全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