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考古揭秘战国著名楚辞家宋玉笔下的高唐观

考古揭秘战国著名楚辞家宋玉笔下的高唐观

2016-06-17 08:48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楚阳台或为楚怀王所建的楚国宫殿

“我们最大的目的就是寻找楚阳台,它很可能是当年楚怀王所建的楚国宫殿,而得名‘高唐观’是因为宋玉的《高唐赋》。”周勇说,楚国宫殿式的建筑,当时在巫山只有一个,就是楚阳台,也就是高唐观。

宋玉是当时与屈原齐名的楚辞家。他在《高唐赋》中对楚阳台的地形地貌和收纳的风景,有比较详细的描写。此后历代诗词典籍对楚阳台也多有记载,其中吟咏的诗词仅唐代就有李白的“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沈佺期的“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李商隐的“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等等。

一些典籍和方志记载了楚阳台的位置和规模等信息。如《太平寰宇记》中就有“在县西北二百步,阳台故城内。”“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大江,每阴雨,云雾先起,即宋玉赋所谓楚王游于阳云台也。”“巫山有高都山,山上有观,曰古高唐”等记载。宋代陆游的《入蜀记》如此描述:“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湮没略尽矣。”清代王渔洋的《蜀道驿城记》更是明白无误地说“高唐观在城西,上山三里许,自清乾隆乙亥年重修殿宇三层。山上有名人缪宗周石刻诗碑”。

但所有这些文字都不能直接作为得出考古结论的依据。“只有找到阳台的台基,才能证明阳台的所在地。”周勇说,“现在已经找到了明清时期的高唐观,考古发掘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但遗憾的是仍然没有找到楚阳台遗址。”高唐观遗址海拔近300米,考古人员在遗址坡下海拔150米处发现了近400平方米的夯土台,对于海拔100米左右的巫山古城遗址来说,这可能是最佳的“城市观景阳台”。但这个夯土台接近水位线,如今,上面已建起了巫山滨江路。

未来或建遗址公园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专家发现,整个高台有3次大迁建的痕迹,高唐观在明代朱元璋至万历皇帝年间、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都进行过修建,从房屋条石和墙基等地方可以看出多次修建的痕迹,有些清代的墙基石就压在明代墓葬上,说明当时是在明代的格局上进行改造和扩建。高唐观现存地面建筑是当地清代宗教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保存下来的建筑以及木雕、石刻、匾额等多种宗教、文化、雕刻艺术等,对研究三峡库区的宗教和文化艺术都有重要价值。

在高唐观遗址附近,春秋战国以后多为墓葬地,唐宋以后有修建庙观的迹象。考古专家在一个战国时期平民墓葬处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骨骼,推测出其身高超过1.8米,这在当时应该是超乎寻常的“高人”。遗址发掘出土的战国、汉、宋代等诸多随葬品,以及现存的地面古建筑和碑刻等,既是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战国至汉代以来长江三峡地区各个历史时期内文化、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实物资料。

此外,难得的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高唐观的诗句也保留了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词曲牌《巫山高》《竹枝词》《巫山一段云》《朝云曲》《高阳台》《阳台梦》《阳台怨》《阳台路》《巫山十二峰》等相对固定的文学体式,成为巫山神女文化的重要源泉。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李商隐的咏叹似乎就在耳边。多少人也想一睹昔日的高唐观真容,也许机会不久后就来了。据周勇介绍,在高唐观遗址有可能会建一个遗址公园就地保护文物,也有可能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复建一个寺观,同时建一个小型博物馆展览文物。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国圣)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