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波
如果,只允许用两个词来概括描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那么,我大概会用“天堂”和“地狱”。
说它是天堂,因为它是一个太充满历史触觉、艺术视觉、乐趣味觉的地方,在其中摸爬滚打练得火眼晶晶,有能力明辨真假是非寻到心爱宝物,存些钱收 进囊中不时把玩观赏,着实能令人无比愉悦,更别提有时亦能取得收藏与投资的双丰收。譬如早十多年前我以几千元购入的两件中国当代瓷器在2014年时以近百 倍的增值成交;譬如11年我在拍场上以713万元收获的王步青花笔洗,在之后的几年连续有多人想要出高价买下。虽然我始终不舍,但每次在库房观赏把玩,心 里总是格外满足惬意。
而说它是地狱,则是因为就目前而言,这的确还是一个秩序不健全,混杂着无数陷阱、谎言、泡沫的险地。越深入,可能越会发现深不见底。历史之复 杂、艺术之复杂、人之复杂,这些复杂堆夹在市场之间,稍有不慎,你便可能迷失、惨败乃至粉身碎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撞得到南墙、回的了头。我曾受邀给 一位“资深”藏家去鉴宝,高级庭院内几个大套间,但放眼望去,满屋子皆是赝品,他却满满自信,直言热爱收藏,甚至因此置换了手下一些实业。
但是如果因此光言中国艺术品市场好,或只说中国艺术品市场不好,我想都不够客观。“天堂”和“地狱”同在,机遇和风险同在,快乐和失望同在,这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其实这也是大多数市场的常规形态。
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收藏”这一投资门类,并且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交易早早先于股票市场的形成。只不过,艺术品的玩法更为“雅”,一壶茶、 一盏香、静心盘玩手掌中的玉石、伏案提笔弄墨挥毫、亦或是在灯光下欣赏釉色绝美的瓷器,这固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享受的游戏,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懂得享受这种 投资背后的平静、沉淀与等待。因此,从大范围来说,艺术收藏投资一直都只是圈中人的秘密花园。
直到2008年,数据经济第一次掀开它无情的本面,于是,大笔资金撤出了资本市场,它们另寻他处,走进艺术品市场,大额的冲击一下用资本这一杠 杆将这个秘密花园推上了聚光灯下。是资本的操作也好,是艺术品市场本该获得的价值回归也罢,总之自此,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了它第二次生命,随着越来越多人 的加入,艺术品市场的“亿元时代”也急速到来。
2008年到2013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疯长的五年,元代青花、宋代汝窑、明朝斗彩、清代粉彩、珐琅一次次震惊全球,有数据显示,从2010 年至2014年,在苏富比拍卖会竞拍海外艺术品的中国大陆买家数量翻了一番,数量约有650人,总拍额逾4.1亿美元。人人都睁大了眼睛,只恨少了一双慧 眼,亦有人匆匆入市,但被艺术的门槛狠狠绊倒。不少人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暂避的港湾,这是一个泡沫的帝国。果然,当股市、房市再次吹响号角,他们又匆匆回 归。资金的大笔游走令艺术品市场骤然冷清。
事实上,它不过是重回冷静。经过两年多的调整,2015年开始,中国艺术品不再那么的疯狂,这种平静更多的是在释放理性信息。在这两年的春秋拍 卖中,譬如中国近现代瓷板块,其作品成交价基本接近市场预期。大量中青年实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在3万-6万元的正常价格区间内,而早期某些被炒作艺术家的 作品不再出现上百万元的高价,有的流拍,有的仅以往年价格的一半成交。可是一旦好作品面世,还是能受到市场和买家的肯定和追捧,譬如民国青花大王王步所作 的青花釉里红天圆地方瓶在今年匡时的春拍场一露面,便大受瞩目,最后以1127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