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覆面五花八门
说起玉面具,很多人往往会将其和墓葬里出土的玉质丧葬面具又叫“玉覆面”的东西混为一谈。其实,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古人认为,玉不光能通天地,还能通鬼神;人不仅有生命,而且有灵魂。人死后只要灵魂不灭,还可以在别外一个世界里继续享受生活。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玉覆面,其主要作用就是保护、覆盖墓主人的七窍,即口、双眼、鼻孔、双耳,防止灵魂外泄出走。其大多数为象形碎片状,有些还刻有精美的纹饰。有的死者双手还握有象征财富的玉猪,口中含有幻想死而复生的“含蝉”。
玉覆面中发现最多的是缀玉面罩,流行于我国西周两汉时代,主要用来包裹死者的头脸部位。西周中期就出现了这种将打磨成五官形的小玉片连缀在织物上,被称为“缀玉面罩”或“缀玉冥目”的丧葬面具。
君王、权贵不仅生前玉不离身,而且死后还要随葬大量玉器,包括使用缀玉面罩。因为古人认为,玉不仅可以通神辟邪,还可以防止尸体腐烂,保护死者灵魂永存。我国迄今已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发掘出土缀玉面罩40多副,年代从西周、东周到西汉前期。到了西汉中期,厚葬之风愈演愈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将缀玉面罩改扩成玉衣。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连缀玉片组成,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连缀,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发掘出玉衣20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年代最早、做工最为精美。这种奢靡之风,直到三国时期曹丕下诏禁用终止,先后流行了400余年。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丧葬面具十分盛行的时代,就是契丹人统治的辽代。契丹人信奉萨满教。在他们的观念中,人死后亡魂要归于冥界,通往冥界的道路漫长而布满恶灵,给死者戴上面具,恶灵就辨认不出他的真实面目,避免受到伤害。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内蒙古、河北等地发掘出土辽代丧葬面具30余件。而这些丧葬面具与其他面具最大的区别是均为金、银、铜三种金属材质。其中最著名的是1986年在内蒙古奈曼旗陈国公主和驸马肖绍矩合葬墓出土的两件金面罩。其大如人脸,用薄金片锤揲而成,陈国公主的面罩具有年轻女子柔润稚气的特点,驸马肖绍矩的面罩显得从容安祥,显然是根据二人生前面容“量身”制作。
经过千万年岁月的洗礼,那些遥远的古代文明早已灰飞烟灭,可丰富多彩的古面具留下的生动形象,承载着现实与梦想,联结着神灵与列祖,依然充满生命的气息,依然那样鲜活。面对这些粗犷威严的神人面具,生命的原始强力扑面而来。这力量刚健质朴,深深吸引着生活在当今世界的每一位探寻者??
(作者:阳路 系知名鉴赏家、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