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走访750多人 新发现47处古代沉船疑点
渔民、船长、船工;村民、干部;渔监、渔政、海警、海军……调查中,考古人员走访的各类对象达750多人,新发现古代沉船疑点和文物点共47处,复查古代沉船疑点3处,走访76处古代码头。
“每一个疑点都经过详细的调查和论证,标出了较详细的位置,以及沉船所处海域的水文特征。”张红兴说,他们搜集到从清代、民国至近代的航海针簿、海图等资料7部,还考察了崇武、辋川、峰尾等6处古城旧址,以及10处明清时期的烽火台旧址。
“通过普查,我们基本摸清了泉州水下历史文化遗产情况,为接下来的水下考古探测探摸,以及发掘保护,提供尽可能详细可靠的线索。”张红兴介绍,水下考古的技术、精确度等要求非常高,因此前期工作要做得很细。
出水物陶瓷居多 最早追溯至五代
泉州沿海究竟有多少沉船,沉船上是否有文物?这一直是市民和专家关心的问题。
宋代青釉碗、青釉罐、庄边窑盏、青釉瓜棱罐,元代青釉双系罐,明代青花碗、德化窑汤匙,清代云龙纹青花碗和清晚期青花碗,还有无法确定年代的青花健身球……调查中发现了一批出水和出土文物,主要为陶瓷器、石构件、船板构件、铜器、铁器等。其中陶瓷器最多,器形种类多样,包括碗、罐、盘、碟、壶等。
从年代上判断,这些出水物最早的为五代,其余大多为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从产地上看,大多来自福建,也有来自江西、浙江,甚至有一些外国瓷。
[未来]
声呐下水扫描 考古人员或将下水探摸
今年8月初至9月底,泉州将启动水下考古重点调查,第一站剑指晋江。
“以晋江为中心,辐射石狮海域,开展第一阶段工作。”张红兴透露,结合前期调查的重要沉船疑点,如晋江深沪湾明末清初沉船疑点、晋江口沉船疑点,考古工作人员将下水展开探测探摸。
通过声呐仪器对沉船疑点进行探测扫描,再通过扫描成像进行分析,“若可能性大、有沉船特征,将安排人员下水探摸确认;若沉船保存良好,且具有保护价值,我们将向上级申报,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再考古发掘”。
据悉,目前调查队已向省内外具有水下考古资质的专业人员发送邀请,届时或有20多名水下工作人员参与。
此外,惠安也有一些沉船疑点被列入考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