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大程度是由于我们的市场基础,特别是交易市场的结构长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一个状态,未能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程所造成的。其中,公开交易市场发育不良、发育不足、发育不快,总而言之,公开交易市场发育滞后是重点。在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除了一些创新的业态,目前能够称得上公开市场的估计只有拍卖业这个业态了,面对大规模的私下交易、画廊业的衰微,博览会的低迷,拍卖业所承担的市场功能,承担的市场冲击和面对的公开性的问题,可以说是也压力前所未有,所以,我们反复呼吁,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急需要创新突破,特别是急需要建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态的艺术品公开交易市场,以应对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的冲击,“互联网+”的冲击,以及市场结构转型的冲击。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要把发展多层次公开交易市场,作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水平的重要市场化机制的前提与基础这样一个高度上求认识、求重视。
二、发展艺术品公开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
在新的形势下,发展艺术品公开交易市场要顺势而为。当下流行的一句话:要与趋势为伍。当下艺术品公开市场建设面对的趋势是什么呢?这个就是新问题、新动力、新趋势,我们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中国艺术品市场分化加剧,市场二元化结构正在快速形成改成的过程中。随着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型,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正在迅速崛起。同时,随着艺术品市场结构的转型,投资资产市场也在迅速成长。由于消费市场与资产投资市场的不同价值取向,使得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形成二元化结构。
在以下三大动力的推动下,这种二元化结构正在走向深化,一是我国人均GDP正在突破8000美元大关,人们的消费机构进入快速转型期,文化艺术消费首当其冲;二是由于货币超发,资产荒蔓延,经济将长期处于“L”型的低增长的发展运行状态中,艺术品作为优质资产效应被不断的“挤出”。艺术品资产越来越成为资产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三是全球性的艺术品“激发效应”再次进入窗口期。大家可能还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艺术品市场的表现记忆犹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大家普遍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世界艺术品市场会崩塌,特别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基础这么脆弱,在这么大金融灾难面前肯定是首先崩盘,可是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世界艺术品市场并没有因此而崩塌,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没有因此崩盘,而是激发出了艺术品这种优质资产的效益,很多经典艺术家经典之作都卖出高价,艺术品资产优质性在这场金融危机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种效应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当下,我们又一次面对新的危机所带来的“激发”效应:一是我们仍然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困境,英国脱欧后,除了德银倒闭会重燃导火索之外,全球金融已经处于十分危险的境遇;二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乏力。可以说,以上这些因素是导致“二元结构”深化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
2、互联网+特别是艺术电商正在改造与重建艺术品交易格局。首先是互联网机制正在快速地整合中国艺术品交易体系的优势资源,形成新的交易形态,从根本上冲击已有的艺术品交易体系,其次传统的交易形态正在借助互联网机制,创新新的交易模式,正在改造传统的交易体系。特别是艺术电商的发展,正在从一种冲击与改造的力量,变为一种对交易体制与制度的重塑。
3、艺术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介入,正在整合与推动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态势。从我主笔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15)》来看,艺术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形态的发展,特别是平台化交易对艺术金融的规模贡献,基本已经达到80%以上,而传统的金融形态鲜有突破。而机遇对于资本市场的介入状况来看,无论是保利还是匡时,我们看到的是资本更加青睐对公开市场的介入与投资。目前看来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拍卖业,二是艺术电商业态。所以要进一步扩大资本的介入水平与规模,大力发展不同形态的艺术品公开交易市场是基础与前提。反过来讲,公开市场缺失,也是资本介入的重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