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苏州舟山核雕村:传承与创新皆有道(组图)

苏州舟山核雕村:传承与创新皆有道(组图)

2016-08-04 10:34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周建明作品展示

周建明,舟山当地很有名气的雕刻师,是中国核雕艺术研究会会长。从事核雕创作40年,核雕故事刻进生命。其代表作品于2014年在嘉德秋拍中拍出,并受邀在秋拍预展现场展示核雕制作技艺。2008年,其艺术作品被文化部选入“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经典作品卷。

2016年4月16日,周建明的作品在金陵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作为国内第一只核雕艺术众筹股,这也成为核雕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文化事件。

“核雕上市成功 我只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周建明笑称,自己其实不是很懂上市是怎么回事,但是通过上市可以降低一些爱好者投资成本,这是他非常开心的,一方面可以通过爱好者可以通过股票获利,另一方面还可以代换他们喜欢的核雕作品。

周建明进一步解释,以前核雕的客户群相对固定,都是核雕爱好者,上市后开始有一批原来不了解核雕,但对金融很在行的人,开始关注核雕,这在无形之中就把核雕产业的受众群扩大,对于推动和发展核雕产业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

今天的周建明依然喜欢每天8点半开始工作,晚上10点休息,稍微复杂一些的需要雕10天左右,甚至更长。 “我三天不拿刀就像缺了什么一样,即便是参加展会,也要带上工具,空的时候刻两把。”对于他来说,拿起刻刀便是一种享受,不在乎雕刻时间的长短。

在舟山村里,这样的老艺人还有许多,在他们的字典里,“工匠精神”就是“慢工细活”,可能是常年执着于此。

在坚守着祖辈传下来的雕刻工艺的同时,舟山众多的核雕师,也在不断地创新。尤其是青年核雕师,他们以恰到好处的创新,让正常核、废核和怪核都散发出别样的风情。

夏栋就是一位敢于创新的“核新青年”。1981年生, 1997年拜殷派核雕第三代传人周福林学艺,从雕罗汉头开始,走上橄榄核雕刻之路,擅长人物雕刻,作品刀法流畅、线条细腻、人物表情自然逼真;又不断创新题材,获奖连连,成为苏州核雕界的后起之秀。

“也许现在的孩子并不喜欢橄榄核雕十八罗汉,因为他们理解不了。但我想这个小小的蜗牛他们会喜欢,因为从小我们都听着它的故事。”夏栋指着那枚蜗牛作品,笑称自己也是蜗牛,创新不易,但有了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可以“胜利在望”了。

跟许多同龄同行相比,夏栋最大的优势也许要算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正因为如此,他能在创新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最终翻出新花样。雕刻《沉香救母》花了一年多时间,就是很好一例。最近这几年,他开掘出的新题材就达30多种,摘下10多个大奖。

2015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下发《文化产业司关于公布2015年度特色文化产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66个“2015年度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中,舟山核雕村更是榜上有名。

通过对核雕村发展历程的梳理,人们不难发现,舟山村入榜,既在于核雕艺人对于传统技艺的坚守和创新,又得益于政府层面对于核雕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但和所有行业一样,火爆之后往往更需要冷静练好内功。代工、机雕,让消费者、投资者雾里看花、望而却步。如何在浮躁火爆的市场面前保持一份平静的匠心,是苏州舟山村核雕从业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让这一历史经典产业做得更大,走得更远,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周建琳)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