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第三次南巡时为明孝陵写下“治隆唐宋”的碑铭
《康熙南巡图》作为清代宫廷早期的宏篇巨构,在皇家收藏中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画卷每一卷都描绘有圣祖皇帝形象,因此它也成为内府珍藏的“圣容”画卷,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施以最高的规格收藏于宫廷内府。显然,作品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当时,康熙帝为了把这个“南巡盛典”记录下来,下令在全国征求并选拔绘画能手来绘制《南巡图》,在首次南巡的第三年,王翚在御史宋骏业、户部左侍郎王原祁以及词人纳兰性德、刑部侍郎徐乾学等人的推荐下,于60岁花甲之年带了学生杨晋,到北京担任侍诏,主持《南巡图》的集体绘制工作。
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被合称为山水画家“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也合称为“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
王翚领衔带领着冷枚、杨晋、宋骏业、王云、徐玫、虞沅、吴芷、顾昉等画家开始了《康熙南巡图》的绘制工作。每卷都需先由王翚画出初稿,呈皇帝御览,确认初稿后才开始绘画正本。在画家们的努力下,《康熙南巡图》历时三年才得以完成。康熙帝看了作品后十分满意,写下“山水清晖”的牌匾作为给王翚的褒奖,并欲授王翚官职。不谙官场世故的王翚借故推辞,于1698年和杨晋一起回到了家乡常熟。当他离京时,宫廷画家禹之鼎作一幅《石谷先生还山图》赠别,诗人王士祺等以诗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