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海丝文化遗存:被唤醒的古沉船(图)

海丝文化遗存:被唤醒的古沉船(图)

2016-08-10 10:39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两宋时期,商贸繁荣兴盛,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大量的商船开始扬帆远航,对此盛况,北宋文学家张耒曾记述:“南商越贾,高帆巨舻,群行旅集。民居旅肆,烹鱼酾酒,歌谣笑语,联络于两隅。自泗而东,与潮通而还于海。”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南海一号考古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毕式明 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南海一号考古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毕式明 摄

一艘满载工艺精美的陶瓷以及各式琳琅满目的金银铜器的商船,驶离港口,船主带着这些当时中国最好的商品一路航行,意欲换回波斯的地毯、天竺的玉器,交趾和占城的驯象、象牙以及三佛齐的琥珀、金刚钻。也许是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狂风巨浪浇熄了船主的冀望,也将商船沉入深不可测的大海。

千百年后,这艘沉睡海底的商船被意外“唤醒”,打破了大海的沉默,湮没海底数百年的文物,连同昔日的沧桑与华彩、磨难与辉煌,连同漫长而曲折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起穿越千百年时光,正向人们娓娓道来那段无与伦比的历史。命名为“南海一号”的沉船船体保存完好,装载的文物约有6万余件,仅瓷器品种就超过30种,几乎涵盖了宋代所有最负盛名的窑口。此外,还有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纹路瑰丽的云气纹漆盒以及形似阿拉伯手抓饭使用的“喇叭口”瓷盘等文物,考古人员还原着船主可能富裕而精致的生活,并推测出船上或曾住有阿拉伯、印度商人。

继“南海一号”后,“南澳一号”的发掘打捞成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又一里程碑,汕头南澳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史料上就有“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所乘船只有多大、构造如何均可由“南澳一号”沉船进一步考证。出水文物大多是青花瓷器,还有釉陶罐、铁锅、铜钱及铜板等,虽不及“南海一号”的文物那般奢华富丽,却佐证了海外贸易正渐渐从上层统治者对海外奇珍异宝的需求慢慢转变成明代民间日常生活往来。

明万历八年,东莞虎门一位名为陈益的年轻人身着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商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安南(今越南),当地人接待时上了一道食物,香甜软滑,好吃之外还能充饥,这便是番薯。陈益便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两年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偷偷带回国,成为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随后陈益耗尽家财在祖父陈莲峰墓旁购地35亩种植番薯,大力推广,为解决那个时代面临的粮食危机作出卓越贡献。如今,在陈莲峰墓群的墓台前,仍种植着一小片红薯以示纪念。

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是东方通往西方的“黄金航线”,它以船只为载体,以航海技术为依托,以商业贸易为目的,绵延数千公里串联数十个国家。广东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海底星罗棋布的沉船、陆上众多的文物古迹都在一点一点地还原那段辉煌的历史。

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实习生 张迪 策划:郎国华 谭仕龙 统筹:严亮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