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图)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图)

2016-08-16 09:12 文章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亮丽与酸楚:今日之反思

大航海开辟了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双方及其商贸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瓷器贸易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也不仅仅是 一种经济行为,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感受异国情调并形成对该国印象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接触异国商品。自欧洲人发现了东亚,大量 中国商品输入欧洲,不仅改变了欧洲人一些生活习惯,也成为欧洲人认识中国的第一窗口,还滋长了“中国趣味”,这种流行于18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充满异域情 调的独特艺术品位。外销陶瓷就是传递这种中国趣味的代表性商品之一。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大量外销,是传统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抹晚霞。这个时期,中国对于欧洲的瓷器销售,规模巨大。但是,除却艺术品位之外,瓷 器外销中最丰厚的利润却是欧洲商人获取的。欧洲商人从接订单、到运输、销售,各个环节赚的钱,远远超过中国厂家仅仅在生产环节所赚的钱。中国成为西方厂家 的打工仔。

更值得反思的是,到了18世纪后半叶,世界上最好的瓷器、最贵的瓷器,也不全是中国产品。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日本生产的柿右卫门瓷器,就是欧洲 进口瓷器 中比较昂贵的一类,也是西方富裕人士热衷收集之物。原因就在于日本厂家是家族企业,世代制瓷,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艺,比较明清时代 的官府控制的制瓷业(御窑不计成本,但徭役制度落后;民窑缺乏资金投入,技艺提升受到限制)更有优势。

而在欧洲本土,掌握了陶瓷制造技术之后,逐渐地发展出高档瓷器,完成了从简单进口到模仿,直至走上创新之路。欧洲一开始就走了一个生产高档瓷器 的路子。原因在于,只有质量高档的瓷器,才有丰厚的利润;有了丰厚的利润,才能在产品研发、高素质技术工人薪酬和销售服务方面,有更大的投入。反观中国产 品,一味迎合欧洲商人所出的低价,利润很薄,产品质量无法提高,使得中国产品一直保持在低端位置。

比如,广州画工依据欧洲图样制作的定制瓷器,常常有错误或变形之笔,纹章图样的错误之处尤其常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画工技能较低或者不够仔细, 因为荷兰商人付的钱太少,使广州画工和技术工都没有动力精益求精。18世纪以后,欧洲进口中国瓷器,不再是为了质量,而是为满足数量。德国迈森18世纪最 早在欧洲生产瓷器,此后不断提高工艺,迈森瓷厂的瓷器,号称“瓷中白金”,至今是世界最昂贵的瓷器之一。

1793年9月,马戛尔尼来到中国时,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中,就有著名的英国韦奇伍德(Wedgwood)工厂生产的碧玉瓷。这家公司成立于 1759年,所制瓷器,号称世界精品,一直得到英国王室和上流社会的喜爱。敢于向瓷器的故乡进献瓷器,可见马戛尔尼对于英国制造的自信。中国瓷器的外销 史,不仅是亮丽的,也是酸楚的!值得我们今天反思。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