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事件”同样适用于中国拍卖行业。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宏观经济影响,经历20多年爆发式增长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近年出现断崖式锐减,总成交额从550多亿元减到280亿元。其背后反映出拍卖行业发展的瓶颈,一是拍卖模式单一,即每年春秋两季在酒店做拍卖;二是拍卖内容单一,集中于珍贵古董。“我们把拍卖神秘化、高端化了。”甘学军认为,中国拍卖市场应把单一的嘉年华式拍卖变成日常拍卖,甚至未来80%以上的拍卖将在网上完成。同时,内容上要增加更多适合老百姓参与的中低端产品,“影像拍卖就是在做添加,做拍卖行业的‘长尾’”。手机摄影作为新的艺术表达形式,未来不排除在互联网上做拍卖。
价格随文化地位水涨船高
目前,影像艺术品的收藏群体主要是博物馆、文化基金等,个人消费占20%—25%,但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摄影作品处于价值洼地,几千元就能收到增值空间较大的摄影史上的名家名作。这个价格很多家庭都能消费得起。这种需求会率先在文化底蕴较深厚、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启动。今年10月,华辰影像十周年庆典·杭州德龙特拍将在杭州举行。杭州德龙拍卖公司总经理吴小宁说,选择杭州的另一个原因是,G20峰会的举办将使杭州成为国际性城市和交流中心。影像艺术因技术的国际性和艺术的大众性,将成为杭州国际文化交流的助力点。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影像拍卖也遭遇挑战。李欣坦言,“2006年第一场拍卖就有7名摄影师联名告我们侵犯其著作权。”由于那次拍卖中有些作品是某位卖家从潘家园淘来的,而摄影师不理解,拍卖公司交易的是艺术品的物权而不是著作权,而且如书画门类的拍卖官司也早有案例。但由于影像拍卖是一个新鲜事物,法院还是用一年半时间审理此案,最终驳回了摄影师的请求。
直到现在,对于摄影是否是门艺术,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摄影的门槛较低。“但真正懂影像的人综合素质很高,不仅要懂摄影还要懂艺术,还需具备美学、心理学等素养。虽然现在人人都可以通过摄影器材和手机拍照,但真正拍出能成为艺术品的摄影作品很难,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李欣说。
在国际市场,当代摄影艺术品已成为主流拍品,但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品的价值还没有被挖掘。因为当代影像的艺术性需要具备一定知识储备才能解析出来。“什么时候当摄影回到美术史语境下,能跟其他门类平起平坐了,它的文化地位起来了,市场价格自然就起来了。”李欣认为,老照片是昨天,纪实性影像艺术是今天,当代影像是未来。“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活在当下,但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未来,一定是没有发展的。今后,影像艺术发展的最大动力一定是当代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