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国画 > 著名画家易洪斌作品赏析

著名画家易洪斌作品赏析

2016-09-26 08:1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7.png

读洪斌先生的画,使人感到气魄博大气势逼人。应物象形已不在话下,笔墨技法也是画家余事,他只管放任自己的一支秃笔,饱蘸浓墨,驱遣着点、线、墨块去“直追出胸中之画”。从他的画作中,可以想见他作画时的神态心态姿态,那一定是解衣磅礴,物我两忘的。他不习惯于十日一山、五日一水地刻意经营,他喜欢痛快淋漓、大笔挥洒。因此,他笔下的物象,无论动物还是人物,大都是跃动的、奔腾的,很少有静止的。其所表现出的情绪也是激昂的、亢奋的,很少有消沉的。这使他的画作充满激情,元气充沛。读他的画,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苏东坡的诗句:“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洪斌先生是营造气氛的高手。他笔下的马,无论是万马奔腾,还是独骥长嘶,都被画家安置在精心营造的气氛中。而这种独特的氛围,刚好是画面所表现的物象,即绘画主体的“生命 气场”——他将马群置于大漠,那震天动地的马蹄声顿时化为《雷阵》;他将独马放诸雪原 ,那枯树寒枝,那漫天鹅毛,那如墨浓云,衬托着那匹静立雪原的红马,顿使《立雪》的画 境充满诗意;他让马儿信步于《幽涧》,那并驾的双骥便成了恩爱的情侣;他让双马驰骋于狂涛之间,那踏浪的马儿顿时幻化成弄潮的《海神》……画家把他的描绘对象安置在最具典型性的环境中,目的就在于张扬一种顽强的生命意识,从而表现出画家寄寓在物象中的生命理想。有人讲,从洪斌先生画的马身上,可以看到人。这或许正是画家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吧?

洪斌先生的常见画题,大部分都与楚文化有关:他爱画《霸王别姬》(同一题材还曾题 名为《此 恨绵绵》和《乌江祭》等),而项羽就是楚人;他爱画《山鬼》(同一题材也曾名为《天籁 》、《虎兮福兮》、《执子之手》等),而塑造“山鬼”这一形象的,正是楚国大夫屈原; 他还画过《天问》,就更是直接给屈原传神写照了。我在这里不厌其烦地作出考证,其目的只是希望由此来“破译”画家近作的变化之渊源,同时,也给论家们提供一个讲究画家艺术发展轨迹的新视角。因为我深信,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无法摆脱自己母体文化的影响。尽管有些时候 ,这种影响被深埋在其作品的表象背后,但是,一旦画家的“本我”需要张扬,其母体文化的乳汁就会悄然浸润到他的作品之中。而这恰恰是艺术家的生命之根。

我之所以对洪斌先生画中的楚文化背景如此看重,也想说明画家的艺术风格并非只是一味的 “骏马秋风塞北”,在他的心灵深处,也潜藏着南方的青山绿水、春雨杏花。“南人北相” 的易洪斌先生,以风扫残云般的笔墨,吞吐着长白大漠的云烟。然而,当他静下心来,品一杯家乡的君山银针,卧游岳麓山,神驰赫曦台,他的笔下也会变幻出一弯新月一泓碧水一群 美女一缕花香……阳刚与阴柔都可以达致美的极点,对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当他把阳刚之美推向极端的时候,往往也正是他极欲回归阴柔的时候。不知我所尊敬的易洪斌先生,是否赞成我的谬见?

侯军:《湘魂楚韵入长白——读〈易洪斌画集〉》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