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以市场表现评判女艺术家非常愚蠢
显然,以作品在市场中的表现作为评判艺术家地位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因为无论是博物馆、画廊还是拍卖行,艺术圈的话语权一贯掌握在男性手中。“要在市场上立足,还是需要实力。有些收藏者的修养提高了,也感觉到女性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柔弱的。比如,周思聪的作品在男性世界里也非常出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长舒惠娟在受访时坦言,由于男女在性格、爱好和认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女性相对细腻、柔和,男性则阳刚大气。“女艺术家通常更专注于表达内心对世界的感知,在男女并非完全平等的状况下,女性要有所成就,面对的阻力和限制自然更多。而市场有时也对女性艺术家有所歧视,有的人会说‘那是女人画的东西’,认为价格不应该那么高,而如果是男人画的,卖得贵似乎就理所当然了。”
舒惠娟表示,作为女性艺术家,即使她一路努力,到评大师的时候还是碰到要让路给别人的情况:“最后评选时,所有人都把作品送到北京去,当时评委对景德镇的情况并不了解,都是看东西说话。当得知我评上后,景德镇有不少人都大吃一惊:‘她怎么能评上呢?’因此,女艺术家要想成功,得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才行。”她还表示,女性掌握的话语权少,也不如男性艺术家那么爱包装、炒作,久而久之,在艺术圈里的存在感似乎就更不如男性了。
苏绣艺术家周雪清则认为,与生俱来的性别差异使得男性更敢于冒险、创新,女性则相对感性和内敛。“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更多的是为他人服务,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偏见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思想,就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硬实力说话,让有说服力的作品为自己代言。”
艺术家有性别,可是艺术本身没有性别,所有的艺术家都应拿作品说话。人们几乎从不提“男艺术家”这个概念,而艺术家一旦是女性,则被很自然地称为“女艺术家”,当她们被贴上“女性”的标签时,也同时被贴上了“小众化”、“特殊化”、“边缘化”的隐形标签。从观察以前同学的角度出发,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吴杨波说:“艺术本不分公母,但美院毕业后,女性更多关注自身,圈子渐渐缩小;男生正好相反,后劲十足。”
思考:中国为何出不了草间弥生?
路易斯·布尔乔亚的雕塑《蜘蛛》作为地标矗立在东京六本木新城的核心;草间弥生与LV等时尚品牌联姻……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成功的商业运作和性格差异使得国外的女艺术家更独立、大胆、彰显个性,最终吸引众人的关注并获得认可。另据报道,包括沃尔玛继承人艾丽斯·沃尔顿、流行天后麦当娜以及歌星芭芭拉·史翠珊等杰出女性都在收集女艺术家作品。国外的众多机构和收藏家都在寻找估值较低的艺术品类,而女性艺术作品绝对是尚未开垦的新大陆。
那么,为何中国一直出不了顶尖的女艺术家?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研究部主管马学东表示,中国并非缺乏一流的女艺术家:“我们感觉女艺术家很少,其实只不过是公众了解得太少。”他说:“活跃在国内市场中的女艺术家人数并不多,大多数投资者和收藏者仍以追捧男艺术家为主,觉得他们的作品更保值或者流通能力更强。同时,进入博物馆、画廊、拍卖市场中的女性作品也相对较少,这更让大众觉得雾里看花,对她们越发缺乏了解。”
在国内市场中,向京的雕塑作品价格相对较高,在圈内外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气。“有人会问中国为何出不了草间弥生?我觉得草间弥生只是个案,向京也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马学东说:“中国的近现代、当代艺术发展历程还比较短暂,在国际上仍无法跻身主流行列,而草间弥生凭借与时尚奢侈品的结合,一直活跃在国际流行最前沿。从作品价值看,中国的女性艺术家还需要努力,因为还没几个人能得到全球范围的认可。”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市场过于强势的书画、陶瓷板块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其他门类的发展空间和资金活跃度,而如今国际市场上的主流是印象派和现当代艺术,这种先天的不对称也令中国女性艺术家无法享誉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