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联合在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与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有关的一系列“大动作”。
这标志着历经五年多时间,对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
刘贺墓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今年4月,工作人员启动海昏侯刘贺内棺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程序。
经过清理处置、样品分析、标本检测、处理保护、影像记录、展示效果等系列操作,刘贺内棺发现墓主人遗骸痕迹,遗骸头部至腹部依次可见覆面、玉枕和数块大小不等的玉璧,以及玉具剑、书刀和带钩、佩玉等;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别在腰间。刘贺遗骸躺在包金的丝缕琉璃席上,牙齿尚存。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目前牙齿已送复旦大学进行DNA检测,结果最近能出来。
内棺的琉璃席下,等距摆放着100枚金饼。经统计,此次刘贺墓发掘出土的金器多达478件,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多的一次。专家还对棺内漆盒遗存进行X光成像技术分析,发现有精致玛瑙珠、鎏金青铜盒、精美玉片饰、镶玉青铜牌饰等。
在清理刘贺墓内棺的同时,考古人员还对5号墓的主棺进行了清理。清理表明,5号墓主棺内充满淤泥,未发现有遗骸现象。此前,有关5号墓主人是刘贺的宠妃还是刘贺的儿子的猜测,还有待寻找证据来印证。
海昏侯国都城勘探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以来,考古专家还对紫金城进行了大范围勘探。
勘探表明,紫金城四周的城墙均为人工筑造的城垣,为双重城垣。城垣普遍保存完整,基宽约20米,局部高达20米。双重城墙间距约15米。内城由东西两座小城组成。内城西北角靠近城垣处,有一处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基址挖有宽大的基槽,深约1米;基槽内夯土,夯土之上,等距离排列圆形石质柱础。专家称,这些圆形石质柱础极有可能是内城的宫殿基址。
在外城,四面城墙设置有5处城门(含水门)。城门有城门墩,有一条200米长的双向车道通过城门内道路与城内的水网相连,在水路与陆路相接处,发现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可能是一些码头遗迹。城内的水路与陆路并存,是紫金城城区交通网络的最大特点。在紫金城城区,目前已经发现道路4条、房屋建筑15处、夯土基址8处、水井51口、墓葬165座、灰坑等文化遗迹200多处,它们将极大丰富人们对海昏侯侯国都城的认识。
简牍的提取惊喜不断
对考古人员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有文字的文物了。
刘贺墓中出土了众多简牍。今年以来,考古工作者经过精心的保护处理和剥离,已经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通过对剥离出的竹简进行红外扫描,原本淡化的字迹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通过初步的文字释读,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的内容,考古研究价值巨大。
徐长青说,目前对简牍进行固化、清理和扫描的工作即将进行,预计在今年底可以完成前期保护和资料提取工作,2017年开始将进入到正式的文字释读和研究阶段。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局长彭印公式告诉记者,遗址建设项目大致分为交通路网基础设施项目、生态景观水系项目、遗址公园(含博物馆、游客中心)及配套项目三大部分,预计总投资为120亿元。
今年是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年。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的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是《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工程》和《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文物总体保护规划》已分别委托有关单位开展编制工作。二是通向遗址公园区域的南北向、东西向的交通道路已纳入近期规划,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三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周边区域发展概念规划》《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概念规划》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发展规划及项目策划》的国际招标采购公告发布后,吸引了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团队竞标,目前也已明确入围单位。
另外,加强了对海昏侯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授权南昌市博物馆为申请主体,已对23类“海昏侯”商标申报注册。
“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长期展出
据悉,“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成果展”将作为江西省博物馆的常设展,在省博物馆至少展出3年时间。该展将于10月11日在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第三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
省博物馆副馆长李荣华介绍道,较之前两次临展,本次展览无论在展览规模、展示内容、展品选择、形式设计,还是对观众的服务品质上都体现出全新的理念与特点。展览设在省博物馆1号馆一、二楼,总面积2300平方米,展线350米。展示内容在北京展的基础上,既增加了最新考古成果,如刘贺玉印,又增加了最新研究成果,如对孔子像漆质构件的最新认定等。此次展览入选展品922件,较北京展的展品数量增加了近一倍。
针对展览可能出现人流高峰,为使观众舒适观展,省博物馆每天观展人数限额为4000人,上、下午各2000人。为此,他们推出了提前预约观展方式,参观者至少要提前一天预约。
为配合此次展览,省博物馆开发出多种海昏侯文创产品,同时“文博讲坛”定期举办有关汉文化的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