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斌非常认同梁译丹的见解,并补充:“艺术家职业化和艺术品大众消费的大时代正式来临”。熊斌认为,当代的艺术品市场,如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已经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转为市场经济时代:“当艺术品成功获利,并且变成一种能够流通,甚至获利的丰厚程度大大高于常规商品时,已经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至此,从艺术创作到市场流通,已经不再是艺术品创作者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一个团队的真诚协作,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当今的社会分工形态中,专业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本身可能占比仅为两成半,而运营团队的综合能力占比可能达到三成半,其余的四成则有赖于天时地利人和了。”
熊斌断言,哪怕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艺术家,如果完全不懂得为人处世,遇不上一流的艺术品推手,也会被这个时代所埋没。“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合作渠道多元而开放。时代的变迁、进步,造就新型的市场人才,艺术品经纪人这个角色定位,已经不同于过去,而是需要有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定位,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素质。”
对于熊斌“分工细化,合作多元”的主张,自媒体公众号“如画DT”的运营人卢科文非常赞成:“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资源互动协作的思维模式,一个网状的延伸,多元而开放。可以是渠道的拓展,可以是资源的互动等等。”卢科文指出:“互联网可以实现渠道与人才与资源的无缝对接,不仅自媒体平台可以参与其中,任何人只要有一台手机或一台上网设备,就可以轻松实现这种对接。以艺术品电商销售渠道为例,任何一个社会人,无论你从事任何职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成为这样一个‘销售代理’人,让艺术资源、艺术信息,更好更广地传达到终端。”
艺术家需要专注创作
熊斌同时强调,新时代环境下,艺术家的职能分工亦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除了同样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素质外,还应该明确社会分工。十年前,成功出名,名利双收的艺术家,可能多精于应酬,精于包装自己、炒作自己,如今则需要回归过去,回到初始的勤奋创作状态中,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与思考、提高中,将市场包装、运营交给他人,交给更加专业的人。这就是新时代的社会细化分工要求。同时,艺术家的创作,需要更加‘接地气’,真正做到为人民而创作,正如吴冠中的艺术主张一样‘曲高和众’。”
熊斌指出勤奋创作,目标在于“量”的提升:“艺术作品达到一定的‘量’,才具备‘群众’基础。像张大千、齐白石,一身画了几万张的画,量都是很大的,正是因为如此大的‘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谈到“量”与“质”的问题,熊斌认为没有一点矛盾:“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创作、学习、思考与提高中,换来的必定是绘画技艺的娴熟与作品内涵的提升。说艺术创作追求‘量’就会放弃‘质’,其实是一种误区,当代出了名的大画家,之所以减产,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应酬的增多,甚至应酬时间远远多于画画的时间。”
“名家需要多分配时间于创作,未成名的艺术人更需如此。以著名雕塑家田跃民老师为例说明,田老师初始学画时,他的指导老师说他缺少灵气,但后来田跃民却成为班里最有成就的学生,其原因在于他非常的勤奋。而且田老师开始走入市场的时候,因为有量的支撑,作品价格并不高,但品质好,所以不断有回头客,造就了他比常人拥有更多的机会。”熊斌说:“艺术家是否具备对艺术不懈追求、探索与努力的精神与品质,是我们在选择签约画家时最注重的是因素,例如武戌奎、丁世红、刘秀玲、吴茂铨、童湘婷等就是我们特别青睐的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