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与投标的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古建筑事业部经理陈俊说:“要用40多万元,完成屋面、地面、墙面和油漆等项目,明显感觉低于成本价,增加一倍都不行。感觉难以完成。
我们与参与项目的设计、监理、管理和业主单位共同协商,最后意见不一,未能维修。”
番禺区文物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担忧地说:“流标后重审预算,这次上报100多万,审下来90多万元。翻一倍了。但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人做。”
九成书院
上报预算300多万元,审下来减半
第二次才招到标
屋顶瓦面像扭麻花一样,全部翘起来;瓦片脱落,在屋内就望见天空;黑色的桷板因为发霉日久而变白;梁架倾斜、严重开裂,和柱子接口的榫卯脱开,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九成书院是番禺区规模最大的一个书院,曾经做过小学,但停用十几年,现今成危房。
番禺区文物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这次要全面维修。最主要是结构安全问题,起码二三十年没修过。”
他介绍说,九成书院被列入2015年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修缮项目,上报预算300多万元,审下来149万元。第一次招投标失败,第二次由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成功。
“这149万元,全部材料都是按照现代建筑的标准来审。”这位负责人提到,“修复古建的辘筒瓦,是按照铺一般辘筒瓦的价钱来审,因为没有标准嘛。旧青砖,市场价要三四元一块,但审出来是1.2元一块。”
“其实还是贵在工艺啊!砌墙,古建筑的青砖墙都是属于两面墙,它的做工和现在砌墙完全是两个概念。但财审的工艺是按照现代工艺标准。”
番禺区文物办黄先生补充说:“按财审的标准,每人每日要砌1000多块砖,是现代的砌砖法;实际上,熟练工匠一天也只能砌350个砖。”
“灰塑审出来每平方米100多元;但本地修灰塑几十年的工匠,每平方米起码要五六百元。”
这次修缮九成书院的中标单位、广州三建项目经理黄国贤也证实了上述说法:“这次的青砖定价是1000多元,市场价2000多元,但用的材料不多;实际上是工钱贵。”
“149万元勉强还过得去吧。政府工程的定价跟成本价相比,差了一点,只能用其他项目补来补去咯。”
专家 没有定额标准 财审砍预算普遍
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李继光指出:“定额问题反映了预结算的依据问题,让第三方财评也很难。定额没有专业标准,找专家也很难,专家也要有依据,有标准。”
多次参与文物修缮工程评审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指出:“建设工程一直是国家投资的大头。就算钱给得很充足,也可能做出坏东西来,所以财务部门干脆就先把业主单位上报的概预算砍一刀。
财审的人不一样,审的结果不一样,而且不同区,宽严程度、办法都不一样。砍是因为要么没有明确的定额,把它的计价当零来算;要么就是按照新建筑的定额。这个现象比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