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中的瓷器
在18世纪的法国,有一种时尚叫中国。大航海时代西方发现了中国,自路易十四于1685年派首批耶稣会士赴华开始拉开了中法交流的历史序幕,17、18世纪号称欧洲三大汉学著作的《中国帝国志》、《域外耶稣会士之有趣而有意地通讯集》、《北京耶稣会士杂记》相继在巴黎问世,由此,中法之间不仅进行着物质方面的交流,更有了文化层面上的互通。
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推崇,也促使法国宫廷与社会对中国艺术、对异国情调产生了浓厚兴趣,洛可可时代与“中国风”的盛行随之而来。
去找那种瓷器吧,
它那美丽在吸引我,
在引诱我。
它来自一个新的世界,
我们不可能看到更美的东西了,
它是多么迷人,
多么精美!
它是中国的产品。
这是一位18世纪初法国诗人写的小诗,非常露骨地表达着对中国瓷器的喜爱。那时的王公贵族甚至有专门的瓷器陈列室,仿照中国设一间专门用中国茶具喝茶的小屋子,否则都不好意思邀请别人来自己家。
客厅里没几件中国瓷器,是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
蓬帕杜夫人,一个不简单的路易十五情妇,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主导了路易十五时期的流行风尚。出于对中国瓷器的热爱购买了法国的塞夫勒窑,其中产出的蔷薇色被称为“蔷薇蓬帕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