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拍卖场上常用的把戏,为了场面热烈,拍卖师在竞价初期有时会假装看到拍卖厅内有人出价。有时候也会有人专门举牌做人肉“吊灯”。
当然“吊灯”的目的不是买下拍品,所以这些“虚假出价”只会出现在竞拍早期,不会高于底价(即拍卖委托人要求的最低出手价格),如果还是没人出价,拍品只能流拍。而有经验的买家也不会急于在竞拍早期叫价,而是在晚期伺机入场。
而且为了隐藏自己的竞买意向,有些竞买者不会以举牌方式出价,而是以事先约定好的暗号出价,如点头、拿下眼镜,或者相反,打出暗号代表出价结束。
拍卖界流传着一个说法:当知名收藏家诺顿·西蒙对一件作品有兴趣时他会站起来走出拍场,表示开始出价,他离场的时候一直维持出价,直到回座出价结束。他打的如意算盘是,当他假装没兴趣时,其他人也会觉得不值得竞买。
拍卖师会提醒你没拍到可能会后悔,
但别担心,拍到的人有可能也会后悔。
所有竞买者在进场前都会想好一个出价底线:“最高就到这里,再高就放弃吧。”然而一旦拍卖开始,很少有人能守住这一底线。
拍卖师会试图引导出一种节奏,在每次叫价后停留一秒半到两秒,使竞买者有时间举牌但没时间思考。快节奏的竞买也有利于吸引别的竞买者加入。
每件拍品的拍卖时间不应该超过60秒,欧洲佳士得总裁暨伦敦佳士得当代艺术拍卖师皮卡南说。皮卡南卖的最快的一件拍品只花了20秒。但他也不是每次都能如愿以偿,卖得最长的花了3分半钟——通常是因为有电话竞拍客户的原因。
即使超出了自己预估,竞买者也常常会告诉自己:“再出一次价就好。”帮客户竞拍的画商则会在手机上劝说客户:“这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但这件作品真的很棒,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往上加一些。”
藏家罗伯特·莱尔曼是这样子劝说自己的:“世界上的金钱比伟大的艺术品多得多。所以如果你真想要某件艺术品杰作,就必须有加价的准备。”
虽然他承认,每当他喊出的价格高出自己的预估价时,都会想“拜托哪个人行行好,出个价,赶紧让我脱身吧。”这时通常会真的有人出价,而莱尔曼要么叹口气,继续出价,要么直接放弃,第二天再懊悔。
不过有证据表明人们在拍卖过程中常常出现“失心疯”的现象,当得标者准备付款时,有1/8的人会说:“我出的价钱没那么高吧?”
——为了避免发生这类争议,会场上的摄像头不是白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