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艺术博物馆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建在五星级酒店里面的博物馆,馆藏文物高端大气,参观场所环境优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软硬条件都不错的博物馆,为了生存,每年除了争取政府补助以外,还要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活动,用来弥补亏空。
曲江艺术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王娟:“酒店会给我们提供保洁的帮助,这个大约就解决了六七十万元,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资助,另外还会搞一些高端宴会,或者是一些答谢会,这些加起来,跟博物馆每年的支出相比,还有大概二百万元左右的差距。”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被称为“博物馆之城”。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类似的困扰不止是曲江艺术博物馆一家。“关中民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创建者王勇超号称“收藏奇人”。自1986年从农民手中“抢救”下第一根青石拴马桩,到建成这座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的民办博物馆,馆长王勇超“熬煎”了30年。这些年来,他经常要为资金、管理、运营等困难“绞尽脑汁”。调查中,记者从省文物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陕西省的民办博物馆总共有74家,大部分建成于2005年以后,现在大多数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前任馆长周天游:“它一方面,可能对博物馆的状况认识不足,他认为博物馆办起来很简单,只要有个房间,摆上东西,这就是博物馆了,另外有时候也是群体效应,一哄而上,条件准备不充足,很盲目。”
除了认识不足、缺少资金外,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是制约民办博物馆发展的主要因素。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小萍:“从大专院校出来的,文博专业方面的学生,他在就业选择的时候,他第一一定是选择,职能部门或者是国有博物馆,他是不考虑我们体制之外的民办博物馆的,这个专业知识的缺乏,我觉得还是制约了博物馆一些功能的履行发挥。”
那么,民办博物馆如何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境呢?周天游认为,民办博物馆首先要经过市场的筛选和考验。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前任馆长周天游:“首先不可避免的,是自然淘汰,就是有些你确实没有能力办下去的,既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藏品实力优势,也没有自身的特点,管理能力,或者其他方面都不足的话,还不如先停,等待条件成熟再说。同时,民办博物馆要想发展,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因为作为公办博物馆的补充,民办博物馆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赢得市场,站稳脚跟。”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前任馆长周天游:“你办博物馆,到底你这博物有什么特点,能够吸引人,这个不是一个你想当然的一个事情,你要有市场调查的,你的收藏和其他人相比和国有相比,你有你什么独到之处,你跟其它博物馆区别开来,你才能生存的。”
其实,民办博物馆要想长期发展,不能光靠政府输血,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起自己的造血功能。而要造血成功,民办博物馆首先要团结起来,抱团取暖,形成合力。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小萍:“所以我觉得,咱们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应该有一个专门的这个机构,它来统一整合,咱们省内一些优秀的,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然后把这些元素加以设计创作,形成非常好的,文化衍生品的产品。”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前任馆长周天游:“我是希望走合作之路,民办博物馆光靠自己单打独斗,毕竟还是风险很大,那么博物馆之间,资源共享,联合办一些事情的话,既节省资源,而且也容易奏效。”
的确,民办博物馆要生存,要发展,不仅要靠外界“助力”,也在于自身“造血”功能的提升。民办博物馆要想吸引人,需要在自身特色上挖潜,小而精、小而美照样受欢迎;需要在发展模式上有所创新,如发展旅游式、会所式博物馆等;需要努力开拓馆外空间,让藏品走出去,观众走进来。总之,通过打造品牌、提升档次等多措并举,才能吸引人气,打造“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