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龙似乎是活的,随时欲从大柜上跃出
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三点:
其一,中国现下经济面处于低谷,而且大气候在持续衰退,使得藏家没有底气,愿意出大金额购买一件器物的买家很少,出手也愈加保守和谨慎。
其二,习大大上台以后,反腐之风越吹越烈,政治风声紧,大资金怕被盯上,不敢现身。
其三,器物本身会说话。这对紫檀大柜,虽然是典型的宫廷器物,紫檀雕工做到了极致,帝王气象十足,极为难得。但完整度不够,而且距离上一次(2011年,巴黎苏富比)出现时间太近,对藏家来说没有新鲜感。
乾隆御题诗古琴:“合理”的溢价成交
与大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珍品”专场上,一把乾隆御制古琴竟成了拍场焦点,经过几番激烈角逐,最终以5564万港元,超过估价两倍成交!
古琴连珠式,金徽,朱红漆,通体仿刻梅花断纹。琴书有记,琴过五百年方出梅花断,此亦证乾隆皇帝好古之癖。
琴面造型浑圆,琴面、琴边发连体小蛇腹断纹。琴面岳山至七徽处绘有祥云闲鹤,琴面漆色如新,无琴弦磨擦之痕迹,未经长期抚弄也。
岳山、琴轸、雁足、龙龈、龈托、焦尾、托尾等为玉制,外雁足为后换,其余均为原琴配制。
琴轸、雁足等刻有鹤舞祥云纹,填以金漆,与琴面所绘相互映趣。原配缥色琴穗,但琴弦绒扣等俱已散缺,今为新换。琴底龙池、凤沼等为如意椭圆形设计,更于龙池、雁足间开二寸许椭圆音孔,此为一般琴制所无。
传世之乾隆御器,无不为精心妙作,屡见巧创奇想,然尽管珍器满堂,唯甚少可与此琴媲美。乾隆生性慕古好雅,如斯珍爱此梧桐漆木琴,题诗铭刻,其心性与向往可见一斑。
二十世纪日本古董巨商山中定次郎,曾从满清亲王贵族手上购得海量重器珍品,此琴为其中之一:二战时美国政府将其财产充公拍卖,在最后、即第三场拍卖会上,年轻西藏先锋探险家F。 Bailey Vanderhoef Jr。相中此琴,尽管当时署年与资料皆语焉不详,他喜以为宋代古琴,并在1976年借展于圣塔芭芭拉美术馆一场漆器展,时展览图录误以为琴上纪年乃修补记录。
曾经手过王世襄“大圣遗音”的国际大行家陈仁毅,对此琴赏析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他解读道:
这把琴是“连珠式”,用料豪奢,典型的宫廷手笔。
文人书房如果缺把琴,就差一口气。琴不用时就挂起,是重要的装饰之物,在“琴棋书画”中排在首位。当唐代大圣遗音琴挂在王世襄先生的书房,就仿若悠扬琴声隔空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