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费信托试水艺术品市场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行抢走了太多的风头。人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重点放在艺术品市场的基础-消费市场上。
最近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2016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55%左右,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从2015年的66.4%快速提高到71%。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从依靠投资转向消费驱动。
在城市中,中产阶层的生活品味发生了悄然变化,都市化的时尚和设计元素越来越多地走进家庭。中产将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军,他们重视生活品质和品牌意识,勇于尝试和喜欢新事物,对消费的体验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喜欢差异化的产品和定制化的服务。文化艺术品消费是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质。
2016年1月,建信信托与青年艺术100联姻,推出了期限为12个月的艺术品消费信托,为艺术品与金融的对接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信托计划运行期间,由受托人负责投资资产、运行和管理。委托人可选择行使消费权购买艺术品,也可选择放弃消费权。艺术品消费信托的目的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艺术品消费信托基于对艺术品的喜欢,目的是优质的艺术品消费,而不是保值增值的投资,这回到了艺术品文化精神产品的原点,是值得提倡的艺术品金融的探索。就这款产品本身来说,艺术消费更像是理财产品的附加价值。艺术品消费信托还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最终效果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四、拍卖系的艺术品金融公司起航
2016年,保利艺术品金融公司成立,标志着拍卖系的艺术品金融业务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欧美不少知名的拍卖行涉足艺术品金融业务。2015年,苏富比拍卖行艺术品抵押贷款的平均额度为7.33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6%。这项业务为苏富比带来了6500万美元的收入和400万美元的营业利润。根据《2016年德勤与ArtTactic艺术品金融报告》数据,2016年,在美国市场上,拍卖行提供的艺术品贷款余额为15亿美元。
拍卖行,尤其是知名的拍卖行是艺术品融资的重要渠道。拍卖行的艺术品融资服务优势明显。具体表现在:知名的拍卖行十分了解艺术品的来源和市场状况,对客户的还款能力熟悉,有专业的鉴定和估值专家,具备艺术品的保管条件,自身具备流通的渠道。在贷款数额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拍卖行一般自己直接支付,如果金额很大,拍卖行则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
拍卖行既可以是为买家藏购提供贷款服务,也可以提供委托保证金服务。拍卖行为争夺生货尖货而先行付给艺术精品的持有者保证金,相当于承诺给委托人保底的拍卖收益。双方约定对拍卖成交高出委托保证金的部分进行分成。如果拍卖不成交或成交额低于委托保证金数额,拍卖行就会赔钱。拍卖行的委托保证金业务需要对市场以及买方的出价有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委托保证金业务与贷款模式完全不同,具有投资属性,投资需要承担风险,当然也可以获得利润分成而贷款的债权属性是为了获得利息收入。
2016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困难和规范中艰难前行,201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能否回暖,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有待观察。(作者黄隽系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