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瓷片印记:外商眼里的中国印象(组图)

瓷片印记:外商眼里的中国印象(组图)

2017-08-28 14:2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李熊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口岸图》:外商眼里的中国印象图2

克拉克瓷既然是为外销而生产,瓷器上的图案必定要以符合外商口味为主。外商到中国来做瓷器贸易,繁华的港口景观必定是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之一。可以设想,当时的外商会把中国港口的风貌画在瓷器上,带回到欧洲去炫耀,这样还可以卖上个好价钱。因此,克拉克瓷器中表现中国港口景象的纹样一定有相当的数量,我们可以统称之为《口岸图》。本文讨论的瓷画,正是一幅典型的《口岸图》。

细观这幅瓷画,可见中间是一片水域,上、下、左三面是岸,东面有一只船正缓缓驶来,这显然是一处港湾的景象。港湾有大有小,江河湖海处处都有。何以见得这是一处做外贸生意的口岸港湾呢?这可以通过画面元素的分析来理解。

首先看那条船。这是一种张着大帆的船,靠着风力推动帆叶远行,在明代是用来运输大宗商品的货船。作者不画游船、钓艇,画一只大帆船,显然是在强调此港湾的用途主要是货物贸易口岸。

再看港湾的地形地貌。画面上、下靠近水岸的陆地有些山丘,表明这里的大陆属于丘陵地带。画面左边有一条两岸紧夹的水流,应该是内陆江河流入海湾的河口。有矮山环立,有河流注水,这符合东南沿海港湾的特征。比如漳州的月港就是如此,九龙江在此入海。

接着我们看岸上的建筑物。比较醒目的是画面左上方有一座多层高塔。这在南方的城镇常见,是许多地方的标志性建筑,方便人们在远处辨别方位。明万历元年,月港也曾建起一座高塔,供海上航船识别。可见塔是口岸的重要标配。

在画面上、下,有两座被山体遮掩一半的高楼,这是明清瓷画中常见的城镇示意方式。二层高楼一般是只有城镇才有的建筑物,而山体遮掩表示高楼的另一半和其他大片建筑物都在山后。

与高楼相呼应的:一是画面上方有两面大旗。这种旗是明代酒店、客栈、商铺常用的招幌。把它们画得特别大,有强调此处为万商云集大商埠的意图。二是画面下方有一座桥,暗示此处公共设施完备,交通便利。

再一个重点是画面左、下,有三处大亭子式样的建筑。它们很可能是一种堆放货物的仓库。从位置看,三亭都建在水边,而且有两亭所在的地面有竖桩支撑,显然属于人工搭建的码头。亭子四面透风,冠盖宽大,适合堆放瓷器之类大宗货物,并快速进出装卸。

从以上画面诸元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应该就是外商眼里浓缩的中国口岸景象。至于是不是特指漳州月港,还可以进一步探讨。

试想,远道而来的西方商人把绘有《口岸图》的东方瓷器运回欧洲,给客户们指点画面,讲述其中隐含的中国故事,该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

在今人眼中,克拉克瓷器上的《口岸图》可能谈不上画得如何精美,但它承载着明代晚期向西方介绍中国印象的重任,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