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沸水会烫跑青蛙,价格冒进必然导致不良后果。那些被画廊推广得有名气的画家,普遍试图自己控制市场。2011年被称作所有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全面急剧提价的一年,不少艺术家开始自己做经纪人出售作品,让价格直接坐上了电梯,售价以市场最高价为准,甚至高出拍卖纪录。华艺廊负责人张向东当时认为:短时间内的高幅度提价,意味着画廊此前在一级市场里能够挣到钱的方式宣告终止。果然,2012年国内画廊中亏损并勉强维持的占总量35%,盈利的只占总量的7%。从2012年起,国内画廊业在经历了长达3年多的垂直上升之后,开启了新一轮周期性下降,也是从2012年起,当代艺术在拍卖市场陷入了持续低迷。
2011年天津文交所首推的艺术品股票,更是急于求成。当年1月26日,中国画《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别以600万元、500万元上市,均以每份1元份额化发行,开盘当天便飙升至每份2.16元。尽管二者因涨幅超限、连续涨停而多次临时停牌,投资者依然热情不减,至3月16日,分别以17.16元、17.07元报收,30个交易日内暴涨17倍,市值过亿的《黄河咆哮》远超其本身价值。二者不仅让交易者心颤,也受到监管部门密切关注,被实行特别停牌,3月24日复牌后一路暴跌直至接近发行价。更麻烦的是,年内相继出台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38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中宣发49号),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方式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