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被冠之以名画的画作,我们如何观看?(组图)

被冠之以名画的画作,我们如何观看?(组图)

2017-09-06 09:58 文章来源:文创资讯   作者:许文雅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

3、观看“名画”时

如何重建画作的历史印象

展览与影像构成观看“名画”的主要方式。这些被悬挂在展厅或者刊印在画册里的古老绘画,跨越漫长的世纪,从诞生的国度进入到另一个陌生的时代。当观者与它们的目光交汇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艺术史家约翰·伯格认为,观看先于言语,个体的观看方式受到知识与信仰的影响。显然,观看的陌生感,既源于画作的时代性,又与观者的立场脉脉相通。

画作身处的历史环境是观者无法回避的观看条件。19世纪是西方绘画的分水岭,此前流传的画作基本都是订件。画家们服务于教会、宫廷和权贵,他们根据雇主的需求和审美绘制艺术作品。观者所熟知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巨匠,不仅服务于教会,而且得到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艺术赞助。巴洛克美术时期的鲁本斯和凡·戴克是著名的宫廷画师,前者曾服务于意大利曼托瓦公爵,后者则为英王查理一世效力。此后的布歇、安格尔、戈雅,皆是备受时代宠幸的宫廷画师。毫无疑问,满足雇主的需求是当时艺术家创作的首要条件。因而,这些画作通常有着相应的绘画母题,抑或具有一定的表现方式和时代风格。

绘画从诞生伊始,便与实用功能不可分割。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表示,理解过去的艺术,必然要明白过去艺术服务的目的。宗教绘画是较为典型的一例。所谓宗教绘画,即以宗教内容为题材,以弘扬宗教理念为目的的绘画类别。它的存在并非为了表现自身的美,而是为了令观者从上帝的慈悲和威力中获得启示。因此,中世纪的美术,常常采用庄重和理性的艺术形式,不惜牺牲人物形象的真实与比例以烘托神性的光辉。

文艺复兴时期的乔托,率先在绘画领域打破中世纪美术的藩篱。在他创作的《逃亡埃及》《犹大之吻》等宗教画中,作者透过细致的观察,开始强调人物的形体造型,衣纹与光线也变得真实自然,朴素生动的故事形象构成一幅幅颇具生活气息的画面。紧接着登上历史舞台的“文艺复兴三杰”,则将乔托开启的绘画人文主义精神发扬光大。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分别为各自的雇主服务,他们的作品依旧是订件,与以往不同的是,三者仰仗着杰出的艺术才华,在绘画中倾注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正式用艺术向中世纪宣战。在他们身处的时代,人性得到解放与关怀,诞生了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肖像画、展现人体超自然美的裸体画,以及描绘女性温情和母爱的宗教画。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绘画的母题与形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在神性与人性的较量下,人的价值逐渐得到肯定,继而在艺术家的作品中生长融合。然而,在时代与雇主的受制下,文艺复兴艺术家的作品仍然没有摆脱服务的性质,发生变化的仅仅是画作传递的精神内核。无论是文艺复兴的继任者巴洛克,还是后期出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绘画艺术,服务性始终是艺术家思虑的重要条件。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