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组图)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组图)

2018-01-22 09:26 文章来源:博物馆丨看展览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潘祖荫故居,位于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南石子街5-10号潘祖荫故居,位于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南石子街5-10号

大盂、大克二鼎体型巨大。在避难途中,不可能将它们带在身边看护。但如果只是将大鼎锁在家中的话,一旦苏州沦陷,二鼎一定会落入日军的魔爪之中。

万般无奈之下,潘达于想出了将它们埋藏在地下的主意。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深夜埋鼎的那一幕。

参与埋鼎的五个人,除了潘达于,还有潘达于的姐夫潘博山,和潘博山的弟弟,以及潘家的两个老木匠,都是忠诚可靠之人。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五个人都对埋鼎一事守口如瓶,没有向外人吐露半个字。

在抗日战争期间,潘家收藏大克鼎、大盂鼎的故事,似乎变成了一个传说。日军占领苏州之后,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闯入潘家,搜刮精品书画、各种器物,却始终没有发现大克鼎、大盂鼎的踪迹。

1944年,埋在地下的木箱腐烂,地面塌陷。潘达于和家人秘密挖开大坑,把大盂鼎、大克鼎起出,安置在一间偏房的角落。然后,他们把收藏青铜器的房间门窗钉死,外面堆放上旧家具和杂物,伪装成一个普通的堆放杂物的墙角。

就这样,大克鼎、大盂鼎有惊无险地躲过一次次劫难,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3

1951年7月。

正在筹建上海博物馆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收到了一封足以轰动整个上海的捐赠信。信中提到:

“……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所得克保永久,近悉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正积极筹办大规模之博物馆,保存民族文化遗产,发扬新爱国主义教育……诚愿将两大鼎呈献大部,并祈拟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筹备之博物馆珍藏、展览。俾全国性之文物,得于全国重要区域内供广大群众之观瞻及研究……”

信的落款为“潘达于谨启”。

原来,抗日战争后,潘达于从苏州移居上海,两座大鼎仍存放在苏州老宅中。在上海,潘达于亲眼目睹了新、旧两个社会的巨大不同,毅然决定将大克鼎、大盂鼎以及潘氏收藏的其余珍贵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