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参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藏家心态加以观察,也出现了一些明确的结论:
1、价格因素驱使藏家转向“性价比”。当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价格开始赶超或趋于接近国际一线当代艺术家和三、四线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之际,中国收藏家开始衡量两者之间的性价比,毕竟国际艺术品的流通性要远高于区域性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
2、资产配置再度推升艺术品作为另类投资资产的属性。以人民币计量的资产价值对外开始趋于弱势,中国资本开始收藏国际艺术品和中国资本在国内金融管制之前疯狂收购国外资产道理是一样的,显然不把资金都放在国内是很多人的一种选择。
3、国内私人艺术机构和美术馆对于自身国际化的需求。大量产生的私人机构们对于国际化藏品的需求变得比以往更加强烈,这些艺术机构不再满足与做国内最好的,而是对标国际一线。这些原因都是导致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行情火爆以及国际画廊纷纷落户香港。
说说中国本土画廊的情况:
本土画廊在国际平台上展示显然会处于弱势,小“甜点”对战实力雄厚的兜售,这显然对于资金实力不强的小画廊而言是一个两难选择:参加则赔钱,不参加则失去重要的展示和未来发展的可能,但是显然多数画廊在拿到参展资格的时候会毫不犹豫选择参加。然而,经历了六年从外向内冲击亚洲市场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中国本土画廊是否还要继续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寻求自身的定位?事实是巴塞尔就是一个“大猎场”而不是“畜牧场”,它没有培育中国本土画廊的责任,而中国的问题还是要中国自己来解决与回答!
作者:杨紫怡(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
图片:马学东
采访:孙国胜
责任编辑: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