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02.11.59》1959年作 佳士得香港2018春拍
成交价9460万港元
赵无极《10.11.58-30.12.70》1958~1970年作
佳士得香港2018春拍 成交价7210万港元
赵无极《24.04.62》1962年作 苏富比香港2018春拍
成交价8526.35万港元
自赵无极作品进入二级市场以来,其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尤其是以香港为中心的亚洲艺术市场,汇集全球买家,有效提升其市场份额。这一现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其作品价格的上涨,Artprice 统计显示,自2000年以来,赵无极作品价格指数上涨1000% ,成为这个时代最瞩目、让人惊叹的价格飞涨艺术家。
对此价格,博雅艺术投资基金执行董事李乐分析认为,赵无极近期的市场价格,是经过数年缓慢积淀,在近几年爆发的一个市场典范案例,被其视为在吴冠中之后,又一个中国背景案例。
“从国际市场来讲,赵无极并没有建立国际盘的基础,他既不是形式的开创者也不是观念的领先者,但其价格已经直逼国际级现代艺术大师的价格。从这一点,其价格是虚高的。”他进一步补充,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在中国市场屡见不鲜,就像现在的股权投资估值一样,动辄过亿的估值属于中国独特现象,“因为资本喜欢听这些,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也不虚高。”
李乐表示,从未来看,艺术毕竟是要靠艺术价值留存于世的,甚至短期的暴涨会很严重地伤害艺术家的市场。在赵无极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背景下,在齐白石、张大千、吴冠中等已经精品奇缺而难以支撑二级市场时,赵无极被“发掘”并过度包装,成为经销商产生巨大利润的工具。“其价格已经远远超越他的价值,未来精品的价格可能还能持续稳定,但相应带动起来的其他作品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