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从成化斗彩鸡缸杯说起 历代斗彩仿品特征(组图)

从成化斗彩鸡缸杯说起 历代斗彩仿品特征(组图)

2018-08-23 10:38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 1[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及底书青花双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图 1[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及底书青花双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成化斗彩鸡缸杯(图1)是小酒杯,其外形似缸,器高仅3.3厘米,此种小器大样的造型为前朝所不见,外壁绘画两组雄雌雏鸡图案,故而得名。此杯再现了成化斗彩的彩绘风格,绘画生动传神是其最为人称道之处,画面上雄鸡昂首啼鸣,雌鸡低头觅食,3只雏鸡振翅追逐其后,雄鸡、雌鸡、雏鸡各具神态,观其形仿佛能闻其声。旁边绘衬青绿山石、红艳牡丹、幽靓兰草,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色扑面而来,清人朱琰在《陶说》中评述此杯:“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此杯通体纹饰以釉下青花勾勒,釉上覆绘红、黄、绿、紫等多种彩色,整个画面既有柔和淡雅之色调,又有艳丽纷繁之色彩。此外,此鸡缸杯的题材与画风受宋院体画影响,以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小景入画,表现出成化皇帝的生活愿望与艺术审美。

所谓“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它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型。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为“斗彩”(也有研究者认为,斗彩工艺吸收或借鉴了掐丝珐琅的工艺技法)。斗彩的雏形最早见于明代宣德五彩器上,在成化时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品种。它既不同于单一色调的釉下青花,也不同于色彩缤纷的釉上五彩,它是结合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描绘而成,此种工艺在当时可谓创新之举。

成化斗彩自问世至今,就备受陶瓷鉴赏家及收藏家青睐,且经久不衰历时数载如故。明清以来许多文人笔记如《长物志》《清秘藏》《博物要览》《南窑笔记》等更是对其推崇有加。成化斗彩的商业价值也一直极为可观,早在明万历《明实录·神宗实录》中就有“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的记载。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一书对其价值描述更为详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以陶器而得玉之上价,其贵重如此。”此处的镒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白银。可见历代文人早已将鸡缸杯抬至天价。在这样一种时代氛围下,后世不断有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仿品,明代嘉靖、万历时就有仿品出现,后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斗彩鸡缸杯仿制工艺达到极致,至民国及近现代此风一直盛行不衰。至近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更是收藏家宠物,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曾以2.81亿港元拍出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创下斗彩拍场历史的最高拍卖纪录。本文以几件不同时期仿品为例,简单介绍各时期斗彩仿品的特征。

嘉靖仿成化斗彩婴戏纹小杯

成化斗彩中久负盛名的是各式小酒杯,除鸡缸杯外,三秋杯、高士杯、夔龙杯、莲花杯、团龙杯、葡萄杯、如意团云杯、雀鸟登枝杯等不可胜数。器形有直腹、斜腹、深腹、浅腹,敞口、撇口、直口之分;器足有圈足、卧足和高圈足之别。这些小酒杯的出现,说明此时蒸馏酒已经出现并且成熟,当时人们饮酒习惯有所改变,已经从使用大碗饮低度米酒转向使用小杯饮用度数高的蒸馏酒,这种社会需求是成化斗彩小杯出现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