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从成化斗彩鸡缸杯说起 历代斗彩仿品特征(组图)

从成化斗彩鸡缸杯说起 历代斗彩仿品特征(组图)

2018-08-23 10:38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 2 [明]成化斗彩婴戏图杯及底书青花双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图 2 [明]成化斗彩婴戏图杯及底书青花双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图3 明嘉靖斗彩婴戏图杯及底书青花双方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图3 明嘉靖斗彩婴戏图杯及底书青花双方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由于成化斗彩小酒杯,不仅是实用生活器皿,也是便于观赏的掌中把玩之物,所以嘉靖时期就出现了仿制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均有收藏。下面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成化、嘉靖斗彩婴戏纹小杯为例,分别介绍如下:

这两件斗彩小杯均是清宫旧藏器(图2、3),造型与纹饰大致相同,外壁均绘画《五子嬉戏图》,画面上两个小童奔跑欢笑放飞风筝,另三个小童戏玩斗草憨态可掬。施彩工艺也均以釉下青花勾勒整体纹饰,釉上除蓝彩外以红、绿、赭彩填绘。这两件小杯由于制作时代非常接近,工艺特征也是一脉相承,因此很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是从青花色调上看略显不同。嘉靖时期青花使用的是回青料,由于钴土矿中含锰过高,青色是一种蓝中泛紫的堇青色,釉上彩部分因此被衬得过于浓艳。此外,红彩也呈色不同,成化红彩鲜红似鸡血,嘉靖红彩则是典型“枣皮红”,红中泛黑色。再细观杯体所绘婴戏图,成化小儿稚气活泼可爱,嘉靖小童暮气老成,让人难生喜爱之情。

虽然两件器物造型纹饰相同,但嘉靖器底仍书本朝年款,只是形式上仿成化为六字四方双栏款。在成化之前从永乐时期开始,器物上开始盛行书本朝帝王年款,除永乐朝多为四字篆书款外,一般都以六字双圈楷书款为主,少数以横款形式出现,其后弘治、正德乃至明代晚期及清代各朝器物的款识,也都是六字双圈款居多。但是成化斗彩器一改前朝风格,多书六字双行方栏款,非常有特色。关于成化官窑款识特征,鉴定专家曾归纳成为6字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硬撇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肥胖,成字三点头肩腰。”在题款书写风格上,成化款多用藏锋笔法,少有极细的笔锋,笔道粗、字体肥,在放大镜下观察青花色泽,似有一层或浓或淡的雾朦,字色微微下沉。总体来说其字体虽沉稳,但在书写上却略显稚拙,不似其他朝代规整遒劲。有专家考证,成化年款在成化四年就已经定型和开始使用了,当时成化帝年仅22岁,这种稚拙的笔锋很可能出自少年皇帝之手,因为传世成化皇帝所题一首画诗中的字体,与成化斗彩上的款识有许多相似风格,如果这种观点成立,说明成化皇帝与成化斗彩之间有非同寻常的关系。

成化斗彩以其小巧精致的器形,开一代未有之奇,以上所举器物,都可作为典型器。以成化斗彩中最大的“天”字罐为例,器高仅13厘米,而宣德青花罐一般则可高达60厘米;成化斗彩高足杯最大的口径为7.7厘米,而宣德青花高足杯口径却都在13厘米以上。此外,成化斗彩小杯直径基本为6厘米,小碟11厘米。有人把宣德朝器物比作“大江东去”的关西大汉,把成化朝器物比作“晓风残月”的南国佳人,真是恰如其分。宣德与成化两朝相隔仅30多年,器物风格竟如此不同,数百年来在中国陶瓷史上,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成化斗彩流散在外的非常稀少,绝大部分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品有200多件40多个品种。流传至今的成化斗彩之所以声名显赫,主要还是物以稀为贵,特别是那釉下紧贴胎体的青花,透过洁白釉面所闪烁的梦幻色调,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遥相辉映、争奇斗艳,给人一种清新而又优雅、简洁而又丰富、明快而又朦胧的美感,始终令历代鉴赏家赞叹不已,不仅使晚明社会出现“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的局面,也成为后世仿品一直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但是时至今日所有仿品,也只能仿其形而仿不出那种神韵。成化斗彩是属于那个时代的。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