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竹简整形
脱水之后的简牍将被简单的修复,此后又是一个月的自然风干,随后,每一枚简牍才会被封装进量身定做的有机玻璃板内。
简牍里的市民历史
“我读了兔子山出土的每一枚简牍”。张春龙介绍,“简牍上的文字优美,研究起来也很有趣味”。这些年来,从简牍上,张春龙看到了汉字字体的变化、文化的发展、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更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字似乎就是它的车辙。
简牍被称为考古学家的“讲解员”。在发明纸张之前,竹木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兔子山简牍所记载的不仅是帝王将相的大历史,还涉及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司法等多个方面。比如3号井中的简牍,就是西汉晚期益阳县衙署的档案,这些详细的司法文书和吏员管理档案,生动再现了古代制度的运行方式及其变迁,考古学者们通过简牍这一直接证据得以重构古代社会的细节,让现在人一窥古代社会基层的现实。
历史的长河总是川流不息,大概正式因为这样,那些偶然被时间之河冲刷上岸的碎片才会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兔子山出土简牍的重生还在不断上演,刘娜和屈凤每日忙着整理、记录和保存,陈树仁预计还要两年才能将剩余的有字简处理完成,张春龙则继续破解着简牍记载的秘密,希望有朝一日让所有人看到那些早已被时间遗忘的故事。
兔子山简牍的时光之旅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