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专家靠卖鉴定证书敛财 倒逼民间文物鉴定立法(图)

专家靠卖鉴定证书敛财 倒逼民间文物鉴定立法(图)

2018-10-27 08:42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我国民间收藏已有几千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收藏人群已突破1亿。

然而,民间收藏的很多环节却一直存在法律空白,导致民间收藏难以规范,甚至乱象丛生。众多的古玩市场、鉴定机构只有工商营业执照,游离在文物部门监管之外,以致发生纠纷后打官司,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目前民间收藏的鉴定市场基本处于‘三无’状态:无法律管、无机构管、无人管。鉴定者无需对鉴定行为负责,也不承担风险。”面对《法制日报》记者,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专家”靠卖鉴定证书敛财

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2002年修订时,将“私人收藏”改称“民间收藏”。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法律上首次承认民间收藏。

收藏的人多了,不仅催生了真假文物的商品化流动,也形成了一个鉴定需求市场。在搜索引擎搜索“文物鉴定”,找到的相关结果多达1150万个。

吴先生在机关是一名处级干部,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现在属于内退。平时工作也不忙,闲来无事经常逛一逛古玩城。

前不久,吴先生对一件开价5000元的青花瓷瓶很有兴趣,一问真假,店主便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嘀咕:“加2000元,我们可以开张保真的鉴定证书。”

抱着长见识的心态,吴先生跟随店主来到了一家橱窗上贴着“文物鉴定”的艺术品商店里。穿过商店的前店走进里屋,吴先生发现,前来询问艺术品鉴定的人还真不少。

“200元看一件,2000元出一份证书。”一名自称业务经理的女士跟吴先生报价,并称公司有多名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老文物专家坐堂,出具的证书绝对权威可靠。

随后,一位李姓专家拿起青花瓷瓶简单地看了看,几分钟后就开具了鉴定证书:“此件器物为清中期典型精品,有一定收藏价值。”落款的公章为××艺术品鉴定中心。

“如果去外地鉴定,每次收费是8万元。”这位李姓鉴定专家自称通晓各类艺术品,每天找他鉴定的多达二三十人。据业务经理介绍,最近上海一个老板来鉴定五六百张画,每张都开一个鉴定证书,光鉴定费就花了上百万元。

记者采访得知,随着文物收藏热不断升温,一批较为活跃的明星专家开始走红鉴定市场,一批号称专业文物鉴定的商业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文物市场上,鉴定证书随意买卖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只要你愿意出钱,就算是劣质仿品,也能被鉴定成古董,而且鉴定证书上的品名、年代、评语等,都可以由你说了算。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收藏界的乱象根源就是鉴定难。不管是文物鉴定还是艺术品鉴定,迄今既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全凭鉴定者的“眼学”功底。如果有多个专家进行鉴定,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达成一致。

经商多年的肖先生收藏了一件宋代瓷盘,经朋友引荐,他带上这件“宝贝”,上门求教一位曾经在电视鉴宝类节目中出镜的专家。

“专家当时连藏品是什么样都没见到,就让我先交鉴定费。”肖先生说,在鉴定过程中,这位专家对五大民窑的基本常识都不了解,几乎连求教者的水平都达不到。虽然听了一半就听不下去了,可鉴定费已经付了,只好耐着性子听专家说完。

广州某文博机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许多鉴定机构在开展商业鉴定活动时极不负责任,有的专家不懂装懂,乱说一气,屡屡鉴假成真。“有一位企业家收了几千件瓷器,经过一些知名专家的鉴定,竟然开了大量真品鉴定证书,各个朝代的精品瓷器多达几百件,其中不乏世界各地博物馆公认的瓷器收藏”。

鉴定背后藏骗局

古人曾有“粮油一分利,百货十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的说法。对于多数收藏者来说,无一不希望自己手中的藏品能卖个好价钱,殊不知这当中也隐藏着重重风险。

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2016年0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其中包含取消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职业资格的认定——记者注);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一位多年从事文物工作的专家介绍,前两类鉴定人员的工作带有“对公”性质,一般不参与民间藏品鉴定。眼下各类鉴宝活动邀请的嘉宾、专家,多是出自第三类鉴定人员。由于这类鉴定人员在获取资格证书时,不少人并未经过严格的分类考试、资质审核,鉴定水平良莠不齐,从而导致“伪专家”满天飞。

家住湖北武汉的张先生家中有一幅祖传的字画,父亲去世后便传到他手里,从小听长辈们讨论这件“宝贝”,他就一直想找人鉴定一下这幅字画。

通过上网搜索,张先生联系到了深圳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技术顾问通过张先生上传的照片,判断这幅字画是很有年代的一个藏品,并建议他携带实物到他们公司进行免费鉴定。

一番强烈推荐下,张先生夫妇携带字画来到这家公司。一进公司大厅,张先生就被豪华气派的装修给镇住了。随后,在技术顾问的引荐下,张先生见到了自称文物鉴定专家的徐老师。

“这幅字画有600多年的历史,非常稀有,可能价值一两千万元。”徐老师将字画翻来覆去看了十几分钟,最后得出结论,并建议张先生在其公司拍卖。

“按照公司的规定,拍卖品需先交纳估价1%的拍卖费。”技术顾问给张先生讲解收费标准。

“我的这幅字画按1000万元的估价计算,需交纳10万元的拍卖费,太贵了。”一番盘算后,张先生拒绝了徐老师的建议,并将字画带回家中。此后,这家公司的员工不停地打电话游说他,最后双方以5万元拍卖费达成一致,并与这家公司签订了拍卖合同。

几个月过去了,张先生没有收到任何音讯,打电话到公司了解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字画没拍卖出去,并通知他取回字画。“否则,将每天收取20元保管费”。

这一回复,让张先生如梦初醒。“看似正规的公司背后,却是一个骗局。”张先生后悔不已,要求退还5万元拍卖费,但被公司以签订了拍卖合同为由拒绝。

天津一位深谙拍卖行内幕的收藏家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多数拍卖公司利用市民对藏品拍卖交易的不了解,容易被高额定价诱惑,诱骗事主到公司进行所谓的“文物鉴定”,骗取服务费。

在文博界,关于一夜暴富的各种故事也在流传:北京一位古董商曾花几百元买了件仿品拿到拍卖行拍卖,由于事先做局买通专家,待仿品一出场,专家们便争先夸赞其为珍贵藏品,再经过几个朋友的哄抬,在场的买家都心动不已。最后,一只百元的“青白瓷”竟卖出了900万元的天价。

对于藏品的持有者来说,藏品的真伪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正是基于这种赝品当道和收藏心态浮躁造成的心理,才让一些鉴定平台有了可乘之机,鉴定乱象也更为猖獗。

据统计,全国现有百余家民间鉴定机构。这些鉴定机构有些是由工商部门注册的民营企业;有的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间社团或民办非企单位;有的是收藏协会、拍卖公司、画廊、民营博物馆、美术馆的内设机构。

某地文物局一退休官员说,文物鉴定市场混乱近乎失控。不少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的所谓专家,并不具备文物艺术品鉴定的资质与能力。而根据鉴定结论与文物艺术品估价来收取文物艺术品鉴定费用的收费制度,已成为利益导向的核心链条。

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立法缓慢

近年来,民间文物、古玩、艺术品交流交易迅猛发展,文物鉴定中的法律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而不少与文博相关的社会机构都能发放鉴定资格证书,这使得挂着各种名头的鉴定师、文物评估顾问大行其道,然后堂而皇之地从鉴宝活动中捞得好处。”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鉴定行业鱼目混珠的乱象,与鉴定资格证书发放的低门槛直接相关。

记者点击一家文物鉴定公司网站看到,这家网站特聘十余位专家,并分别登出他们的照片、简历及出具证书的价格,其中不少专家号称来自故宫博物院。

随后,记者以收藏者的身份致电这家网站后获悉,照片鉴定普遍收费三百元左右,速度快的5分钟就能出鉴定结果,每出具一份鉴定报告收费2000元。与此同时,在回答记者“能否把藏品价格估高一些”时,工作人员说:先看货,其他的好商量。

记者梳理发现,从早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案件,造假文物能拍出天价评估,“功劳”几乎都在鉴定专家身上。这些鉴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民间收藏品大部分在这些专家手中“点石成金”。

“文物鉴定市场并没有单独的主管部门,而是涉及工商、文物局、消协等多个部门,九龙治水的直接结果,就是没有颁发专业鉴定资格证明的部门。现行法律中,并未提到制造、买卖假文物是违法行为。制售环节尚无法可依,鉴定环节就更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北京一位资深文物鉴定专家坦言,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文物鉴定市场的法律法规,鉴定行为缺少监管约束机制,使得“伪鉴定”出具者有恃无恐,东窗事发后除了名声上的损失,几乎没有其他风险。

针对民间文物鉴定市场存在的问题,早在2008年3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说,文物局准备出台《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管理办法》,推进文物鉴定准入制度的建立,对民间文物鉴定实施资格资质管理,规定受法律保护的鉴定程序,为社会提供科学、规范、负责的鉴定咨询服务。

2011年中央电规台3·15专题晚会上,曝光了10多起艺术品投资鉴定市场里鉴定证书满天飞、鉴定机构随便设、鉴定专家无诚信的案例,揭开了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行业的黑幕,引发社会一片哗然。

次年7月底,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经营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古玩旧货市场的管理机关,但并未涉及市场中大量存在的文物鉴定的管理办法。

2014年10月24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天津市文物开发咨询服务中心、黑龙江省龙博文物司法鉴定所、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厦门市文物鉴定中心、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7家单位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

国家文物局确定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单位,给不少收藏者带来希望。到了2018年3月4日,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陶瓷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吕成龙呼吁:文物鉴定是目前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十年过去了,《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管理办法》依然待字闺中。(记者 王阳  制图/高岳)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