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探索中国石窟寺的抢救性保护(组图)

探索中国石窟寺的抢救性保护(组图)

2018-11-08 09:24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程千千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抢救性保护与保护理念的价值取向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则结合大足石刻的保护实践和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探讨了抢救性保护与保护理念的价值取向。他指出,自梁思成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提出“整旧如旧”的理念,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升华,我国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已经逐渐完善,诸如完整性、真实性、可逆性、可识别性、最小干预等等理念和原则,在业内已经形成强大的共识,成为全面指导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石,并且卓有成效。但在实践工作当中,抽象性、概念性的文物保护理念和原则,难以涵盖文物保护对象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抢救性文物保护工作当中,文物保护理念的某些价值取向与保护工作实际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时候甚至是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文物保护理念的价值取向做出某种选择,有时候实际上是被迫的。

说到这里,黎方银讲了一个故事:1995年,国家文物局在大足召开了一次大足石刻防风化保护方案的论证会,讨论是否直接使用化学材料对石刻表面裂化部分进行防风化加固。虽然使用的材料及其施工工艺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和现场实验,证明效果良好;但仍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化学材料是不可逆的,会影响后人的再保护。对此,专家们讨论了三天之久,最终形成共识,认为应按照救命的原则,优先考虑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实施紧急保护。后来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使用化学材料对部分裂化严重的造像进行了表面加固。经过长期观察和测试,证明效果非常好,经过二三十年,至今仍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黎方银还说了石窟治水的问题。渗水病害是石窟保护的天敌,而大足地区潮湿多雨,又处在重庆、贵阳高酸雨区内,石刻造像深受其害;而水害症必然会涉及底层扰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渗水对石刻造像的破坏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其中最精美的第136窟,被认为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但是因为长期受水害影响已经被侵蚀殆尽,如果不采取措施,窟里的其他造像,在渗水的作用下也会变得模糊不清,直至消亡。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