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玉质“皮带扣”穿起四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组图)

玉质“皮带扣”穿起四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组图)

2019-04-22 09:48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卜松竹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龙虎并体玉带钩

龙虎并体玉带钩

小小的带钩

救了一位春秋霸主

中国古书中描述带钩的地方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管仲箭射齐桓公,被齐桓公的带钩挡住的故事。小小的服装配饰,救了未来的春秋霸主一命。庄子说的“窃钩者诛”,指的也是带钩,不是鱼钩、铁钩。

玉带钩在西汉达到鼎盛期,东汉开始衰弱,魏晋以后被带扣替代,元明清则又有所回潮,不过玩赏性已经超越了实用性和标识性。它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实用器物设计改进的过程,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活动方式的变化息息相关。

在带钩的鼎盛期西汉,无论形制、纹饰、艺术风格都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经由技术进步的加持,有了大大的发展。所以西汉时期的带钩工艺一改几千年来的单纯简练和一味追求形似的古朴作风,转向精雕细刻和生动传神。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从技术和艺术性上来说,都是非常高水准的。

魏晋南北朝以后,因腰间革带演变为佩挂各种随身物件的蹀躞带,带钩有相当长时间不再大量使用。当时用来扎束腰间带的,是一种环形带扣,其形或圆或方,大都附有扣针。用时将其卡入皮带的一端,另一端伸入扣内,然后插入扣针。可见这就是今天的皮带扣原理。这样的好处是比带钩方便,且牢固。所以经由这次设计改进之后,带钩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大量使用。

研究者指出,元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已由实用性逐步转为玩赏性,一般都有花草、动物的浮雕和立雕。钩首多为龙头形,以龙螭纹相组合的玉带钩最为精美。元代人喜欢穿袍服,一般都要在袍服外束带。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钩身上常有大量圆雕镂空,或镶嵌各种宝石,精雕细刻,十分繁琐生动。更特别的是,这一时期的带钩“多成对出现,亦多不为用,成为仿古器物的玩赏物,被作为一种古文化而流传”。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樊进指出,古代带钩大致经历了“钩孔式”带钩、“插孔式”带钩、“钩钮式”带钩的演进。这一过程体现的是“在适人尺度、操持方式”上的不断变化。也就是说,所有生活用品的设计越来越方便。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