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藏骨力——著名农民画家吴洪志写意梅花赏读(组图)2013-11-26
自古至今,梅花一直为中国人所喜爱,为文人雅士所钟情,它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成员,也是松竹梅“岁寒三友”中的一份子。梅花有君子风范,更有生命的朝气。它是坚贞、高洁的精神写照,是希望、乐观的生命象征。吴洪志笔下的梅花,经典而又精彩地表现出了梅花所独具的品格。他以形绘神、以意传神、以心驭神,笔下的梅花因得神而奕奕、赋神而飒爽……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吴洪志的梅花在审美趋向的把握上,有自己的理解。他注重意向的延伸,注重空间效果。他的梅花恰似一套优美...
吴德寅:用泥土塑说咱老北京(组图)2016-05-23
窝脖儿这件具有代表性的《窝脖儿》表现的是一名人力搬运工用一块一米见方的木板、一条软绳和一根木棍当简单的运输工具,把乘运的物品码放在木板上,用软绳捆绑,肩上驮着立柜、箱子等。据说这是由旁人帮助将物品放在搬运人的肩颈上,低着头在运送的路上不能停歇、不能抬头,因此而取名叫“窝脖儿”。说起野茶馆,总是让人不自禁地想起老北京人喝茶的文化。野茶馆一般开在城外,这种茶馆很是常见,如:永定门外、西直门外、阜成门外、朝阳门外等。野茶馆非常简陋,没有字号,土屋两三间,土屋外的空地上支个布棚或用篱笆当围墙,茶具都是粗瓷粗碗。喝的茶大多是“满天星”(碎末),好的就是高碎了。主要是给一些赶路的和拉货车的人们纳凉解渴、歇...
当代绘画市场走势分化2014-12-29
文/方栋巷 综观2014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当代绘画市场走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以徐累、吴同利、郝量为代表的当代画家,他们的作品更是成为了市场宠儿。值得注意的是,原先一些受追捧的当代画家作品却出现了回调,这种走势分化还是值得关注的。 绿水青山游于艺 在雅昌网上查询吴同利的名字,我们可以发现其仅有四件作品上拍,而且都是2014年秋拍的时候。从成交情况来说,不仅作品全部成交,而且一幅不大《清音》镜框,以34.5万元成交。其实,对于许多藏家来说,第一次知道吴同利,还是10月18日在朵云轩艺术空间的个展“游艺”。当时沪上著名藏家,如刘益谦等,纷纷购买了他的画作。 吴同利17岁时创作...
书画收藏绕不开民国板块2013-09-29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许悦 实习生夏文辉 以往我们谈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特别是拍卖的时候分专场,都喜欢以古代、近现代、当代来分类。在近现代这段历史长河中,包含着民国书画这么一个大板块,这一板块中的书画艺术家多如繁星,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溥心畬、陆俨少、陈少梅、刘海粟、林风眠、丰子恺、丁衍庸、吴湖帆……几乎都是近现代美术史绕不过的人物。弘一法师、于右任等人的书法作品近年来也大受欢迎。 再加上今年书法收藏劲吹“民国风”,...
吕斯百旧藏书画信札亮相匡时2014春拍(组图)2014-05-05
大时代中的历史与情谊见证——写在吕斯百家属旧藏书画信札专场前面
(组图)揭秘30年代故宫盗宝案:毛泽东董必武曾高度重视2014-07-07
吴瀛(右)与易培基 20世纪30年代的故宫盗宝案曾耸动一时,吴祖光父亲吴瀛的《风劲楼日记》,记录了他为该案平反事曾两度上书毛泽东、董必武,其中断断续续的记载,披露了毛泽东、董必武曾对该案平反事予以关注,并提出相关意见等此前不为世人所知的情节。 吴瀛与家人(前排男孩为吴祖光) 壹 故宫盗宝案两方主角 故宫盗宝案发生于1934年。 此案涉案主角之一是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1880-1937)。易系湖南长沙人,字寅村。1913年起在湖南高等师范学堂、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兼任湖南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他1922年到广州,任孙...
于美成:刍议媒体艺术公信力缺失2013-07-03
多年来,我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收看、阅读花费了许多时间。媒体的个别节目、栏目让我喜爱,在脑海里刻下深深的印迹。譬如,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2013年年初以来陆续播映的口述历史的《岁月丹青》系列专题片《力群——手持刻刀的战士》、《刘焕章——随意刀工甘寂寞》、《张世彦——墙壁上的心田勾勒》等70集,记述了年龄70岁以上在世的我国老一辈美术家的艺术人生的足音。它是我国一个时期美术家创作实践活动的形象记录,也是当代中国美术史色彩浓重的篇章。《中国美术》杂志2011年第1期“专题·多边联谈”栏目刊...
吴常青:墨笔丹心抒年华(组图)2016-01-08
艺术家 吴常青导读:和吴常青聊天,时时能感觉到他从骨子里透出的安静和斯文,亦有纯情的率真。从贵州到杭州,吴常青的求艺之路虽有转折,但并无坎坷。大学四年,先后聆教于金鉴才、祝遂之、王冬龄、陈振濂、韩天雍、陈大中、沈乐平等当代书法大家,在美院严谨、规范的学院体系和各位老师的悉心授教中,铸练着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始终坚守着艺术的天真和纯真本色,为书而重道,于墨笔丹心之间深积广蓄,静心抒写自己的艺术人生。 米芾《海岳名言》 韩愈《师说》14cm×58.5cm对于书法最初的理解,在吴常青印象里,应该就是当时农村里那个写毛笔字的先生形象。在贵州农村有一种习俗,无论婚丧嫁娶都要...
画家林立林:一枝劲绿展风彩(组图)2016-05-03
林立林 书画圈网李秋霞报道 在中国牡丹之乡——山东菏泽,有一位自幼酷爱绘画艺术的年轻人,他叫林立林。十多年来,为了心中的梦想,挥笔不辍,执拗前行,在当代画坛,犹如一枝劲绿尽展风彩。近年来,林立林的作品日渐深厚,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有“画坛新秀”的美誉。国画大师吴东魁赞其“作品具有收藏潜力的价值,为多位成长的年轻画家中代表,望刻苦研练。取众人之长,方成大事也”。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林立林与吴东魁老师写生也许是心中有梦想,林立林在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为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同时也为求得更高层次的艺术造诣,他游学各处,遍访名家,受益甚丰...
吴丈蜀册页《论书绝句》书法艺术欣赏2008-10-17
试述隋唐山水画发展的成就2014-12-05
隋与初唐时期,描绘楼台宫观是当时的风尚。山石树木作为楼台宫观的配景,相应受到重视。当时擅长人物的画家,大多擅长此道。其中展子虔因有作品《游春图》传世尤值一提。 展子虔(550~604年),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入隋。《游春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画贵族游春情景。先用墨线勾勒,然后重着青绿,山脚处饰以金粉,金碧辉煌。在构图上则予人以“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 较之《洛神赋图卷》中非自然排列的山川树石,《游春图》的进展似乎只是把人物放到作为背景的山水中去,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南朝山水诗人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欲望,这一步的实现是难以想像的,而这一步的迈...
吴作人简介2014-12-02
吴作人(1908—1997),男,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吴作人于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入学第...
童衍方:书画金石收藏当选吴昌硕(组图)2014-10-10
何汶玦吕山川吴达新三人展将开幕(组图)2015-04-23
展览海报 新浪收藏讯 2015年4月24日,“何汶玦、吕山川、吴达新三人展”将在北京颐和悦馆·莱维艺术空间开幕。何汶玦、吕山川、吴达新,三位老友相聚,本次展出的作品以创作的形式感从观念层面对“社会风景”及“自然本源”的哲学思考。在三人的作品里,既 传承了东方含蕴内敛的精神又能看到西方创作的自省。艺术家简单直接的表达着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本次展览结合时尚、合作元素,特邀时尚设计师马艳丽加盟共同 策展,彰显颐和悦馆·莱维艺术空间对于此次展览的定位与态度—-跨界合作。本次展览作品类别包含油画、装置、影像。_ueditor_page_b...
似是而非:吴愿个人作品展将亮相纽约(组图)2014-03-28
展览海报 “似是而非——吴愿纽约个人作品展”将于2014年4月20日在美国纽约哈德逊中心画廊开幕,雁西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由郑学武和琳达·马斯顿·雷德共同策展。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 青春的世界里充满禁忌。这些禁忌原本是想要围困住年轻的身体里无所顾忌的张狂,却未曾想因这设防的存在,反而使得青春的面目愈加地自我。这样的叛逆,在循规蹈矩的人看来是应该修剪的斜枝,到了吴愿的笔下,却凝结成一段值得耐心倾听的独白。 吴愿作品 《似是而非》的动物系列,吴愿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