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神徽。
良渚聚落群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玉琮表面刻划的神人兽面纹图案。
玉琮出土时,大致位于墓主左肩上方,扁矮方柱体,正置。下端有取料时凹缺。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口,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重约6500克。柱体外琢刻八个神人兽面复合像,用浅浮雕和阴刻线两种技法雕琢。图像为头戴大羽冠的神人,脸面为倒梯形,双手扶持虎头,骑跨在虎身上。虎作蹲伏状,双眼圆睁,有鼻有嘴,獠牙尖齿,前肢屈膝蹲伏,利爪毕现。整个图像精细繁缛,含义神秘奇特,可称为“良渚神徽”。同时还刻有简化或抽象的神徽纹饰,以及八只神鸟纹,可谓“王者之器”。
关于良渚玉璧的功能,各家说法不一。《周礼》称“苍璧礼天”,将其视为祭天的礼器,这种后世出现的功能,在良渚文化中尚缺乏考古学的依据。有些学者以为,良渚玉璧以量取胜,应是墓主财富的象征。因为,与后世的玉璧相比,其选材大多斑斓绚丽,较少纯色,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许多玉璧轮廓不正,厚薄不匀,钻孔错缝不加修治,属于工艺相对粗放的器种。在墓葬中,除了一两件位于墓主胸腹部位的玉璧制作精良外,大多数的璧以叠放的形式位于墓主脚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