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石狮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组图)

石狮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组图)

2019-07-24 15:17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运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微信图片_20190724104922

文献记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狮子就有了避邪驱恶的功能。汉代东方朔撰《十洲记》 (一说六朝人伪托之作) :“西海聚窟,洲在西海中,民方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 ”这里说的“辟邪”和“天鹿(禄) ”在古代都被看做是可以辟邪的神兽。明代的陈耀文撰《天中记》卷六十引《益州名画录》记载说梁武帝时期著名画家张僧繇画过狮子,而且传说他画的狮子图有辟邪驱灾的功能,“梁昭明太子偶患风恙,御医无减,吴兴太守张僧繇模此二狮子,密悬寝堂之内,应夕而愈。故题曰‘辟邪’ ,有此神验久矣” 。古代,人们认为路口是鬼怪南来北往的地方,因而在乡间的丁字路、三岔路口,会设立石狮子,以辟邪和保佑村落平安。有的石狮子还会被摆在中药店铺的柜台上,人们认为石狮子能通药性。民间传说,神农尝百草的时候,就是靠着璋狮来辨别草药有没有毒。还有一个相似的传说:少昊帝有个石狮子,懂得药性,吃中草药时,它若点头,就无毒,人就可以吃;若它摇头,那就有毒,食后要中毒丧命。这应该是石狮子辟邪驱恶功能的延伸。狮子的这种护持作用,在宗教中也有所体现,寺庙或道观大门前往往有石狮子。

石狮子作为一种装饰,它还是一种等级符号和身份的象征,古人常常在宫殿、王府、衙署、宅邸等处摆放守门石狮,既能保佑平安,又能够显示出主人的权势和尊贵。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贾府的石狮子,而且每每出现石狮子,总有一种“陪衬”或“对比” ,如第三回写林黛玉初到贾府“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除了身份的象征,这里又是借林黛玉的视角突出了石狮子看家护院的象征意义,一个刚刚离开自己家的人,来到了别人的家,最先见到的就是两个石狮子,在她眼中,门前的十来个人也如同石狮子一样,守护着大门;第六回写刘姥姥初到荣国府,“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凳上,说东谈西呢。 ”这是借刘姥姥的视角突出了石狮子作为富贵身份的象征意义,而在刘姥姥看来,那几个指手画脚的人大概也与“石狮子”的威严是一样的。

如今在银行、商铺门前也常见石狮子,这是因为石狮子除了寓意平安吉祥,还有招财的功能。 《河南民间故事集》说宋朝京都汴梁(开封)龙亭附近午朝门外的一对石狮子,民间传说它们是财神手下的散财童子变的。此外《天中记》引《冥报记》说石狮子不断从嘴里吐出宝珠,因此人们认为石狮子象征着财施不穷。

总之,狮子作为中国“神兽”中的一员,是随着丝路开辟,而被引入到了中国本土。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石狮子,其造型与真狮子有别,它被赋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和符号寓意。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