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文化、体育及社区联系协作)叶巧儿表示,马会很荣幸独家赞助这次的展览,展览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极具标志性意义。此外,展览的纪录片和讲座亦能加深大众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她又指出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支持成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希望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欣赏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瑰宝,借此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这笔捐款也用于支持培训人才、推出教育外展活动及展览策划。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最初为康熙帝(1662–1722年在位)赐予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的一处园林,雍正帝(1723–1735年在位)对此园进行修建,奠定了圆明园的基本格局。其后经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与嘉庆帝(1796–1820 年在位)不断扩建,圆明园进入全盛时期。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汇集历代园林风格及各地造园技艺,亦体现清代皇室成员的文人雅趣与个人品味,中西建筑艺术亦在此交融。圆明园是清代皇室居住和理政的重要场所,从雍正到咸丰年间(1723–1861年),五位皇帝在圆明园中年均居住195天,其中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更创有年均居住260天的园居纪录,时间更超过其在紫禁城的日子。
本次展览分五个单元,呈现与圆明园相关的宫廷历史、文化和艺术。第一单元“空间布局”展示了圆明园的整体面貌与布局;第二单元“时令节庆”展现丰富多彩的园居生活,包括祭祀礼仪与节令习俗;第三单元“再现名园”展现园林与绘画之间的互动与交融;第四单元“皇室亲情”细说园内的皇室亲情故事,例如康熙皇帝应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邀请,到圆明园赏花,初见皇孙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之事,承载了三代皇室成员之间的故事;第五单元“劫难与遗迹”记录圆明园由极盛到被焚毁的变迁,以及今天对遗址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