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暗中刻划出期望的曙光
《怒吼吧!中国》 李桦,木刻版画 ,26.4x19.6cm,1935年
《负伤的头》张望,木版,23.3x18.8cm,1934年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藏
1931年,全球经济危机和九·一八事件双重冲击下的中国,深陷内忧外患。“当革命之时,版画用途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在这个动荡时期,鲁迅先生的呼吁激发了众多进步青年对版画的强烈兴趣,将其视为一种为革命而艺术的媒介。展览第一篇章“在场:版画介入社会”聚焦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对统治阶级的抗争,取材现实,技法上吸取世界各国的木刻版画特征,融合德国表现主义的激情、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写实和英国自然主义的细腻,形成独特风格,向观者传递着一种热血澎湃的革命精神。
李桦《怒吼吧!中国》刻画了一名即将被杀害却在奋力挣扎的中国人,揭示民族危局与国人的决绝抗争;张望《负伤的头》通过描绘一名头缠绷带工人的仇恨目光与坚毅神态,展现工人阶级的悲愤力量;陈铁耕的《母与子》描绘贫寒之家的母子守望父归的场景,鲁迅盛赞其虽借鉴西式构图技法,但所刻的形象是典型的中国人。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对“在场:版画介入社会”主题的有力回应,生动展现了版画作为社会历史语境中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如何以其深刻的视觉叙事、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介入并影响社会思潮与公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