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 春江 水印木刻 235cm×550cm 2024年
在新时代版画发展的语境下,我们重提水印版画的传承与发展绝不是出于狭隘的民族情结排斥其他优秀艺术形式,而是从学理研究角度指出中国水印版画被忽略的极高文化品格与巨大精神价值,唤醒我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保护与挖掘并进行当代转换的决心。从这个角度看,年轻艺术家的培养以及水印版画的普及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也许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关注与支持:
首先是对中国版画史的梳理与水印版画的本体研究。由于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我们在艺术教育与人文学科建设上基本参照西方学术体系与价值标准,因此始终是学习者与跟跑者。中国的版画艺术要有所突破,就必须建构自己的版画史学观与话语逻辑。没有版画史的参照会使我们的艺术实践变得率性而盲目,既无目标,又无前行路径。没有中国版画史的研究与教学,我们的学生就不知道中国版画曾有过辉煌历史与灿烂的艺术成就,也无从思考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版画未来发展之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其本体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艺术本体指的是艺术媒介、表现语言和技术等基本要素与本质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水印版画传统进行深入研究,既要继承其精湛技术与艺术审美之精髓,又需活化并进行当代转换,使水印版画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极具文化标识的媒介。
其次是关注艺术创作的时代性。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作品是否合乎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当代性。当代性就是历史语境,它不仅包含当下社会结构的主要矛盾、思想观念、文化融合、审美与价值取向,也包含科技、经济、贸易、生产方式、大众消费等体现出来的共性特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语境、今天社会以及今人的情感与视觉经验,水印版画要顺应时代发展步伐,我们期望艺术家能创作出更多合乎新时代文化语境的优秀作品。
最后是水印版画的人才培养,要聚焦高校青年教师和年轻艺术家群体。水印版画艺术的发展和推动离不开年轻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学院教育,他们既是中国水印版画学院派的教育者与传播者,也将是未来水印版画的学术中坚力量。他们既是薪火相传的接力手,也是星火燎原的火种,青年便是未来。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政府、院校、社会文化机构的支持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致力于水印版画艺术创作与研究,众多高校水印版画教学水平大幅提升,这一切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水印版画一定有非常美好的未来,也一定能在新时代担当其应有的文化使命。■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建构当代中国版画话语体系
□ 李康
版画自古以来是记录和传播人类历史和文明的一种艺术语言,传承着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气度。在版画的国际交流中,中国版画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世界文化的多元生态和多样性,也为中国版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参照。版画的复数性、包容性、便捷性,以及制作和展示活动的国际性,让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创作者可以平等交流和同台竞技,因此版画也是最具平等意识和国际精神的画种。在世界文化碰撞、交融的今天,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在版画的语言里有更多可供分享的价值。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更加需要相互交流、理解和尊重。版画作为具有国际性和大众化的视觉艺术媒介,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代中国版画是反映中国精神、中国元素、中国语境、中国格调,具有当代中国文化特质的艺术,也是承载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载体。虽然版画最早起源于中国,但版画是印刷的艺术,世界各大文明也都有自己的版画,各国对于版画艺术均没有外来文化的陌生感。因此,当代版画能够很好地促进各国的“民心相亲”,对中外文化的交融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下国际版画问题的思考
版画本体语言、版画教育、版画市场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版画家如何面对数字化的冲击?中国版画应该有怎样的艺术生态?这些新的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当代国际大型版画展会数码版画的大量参与、数字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当代版画的边界,不断引发有关版画概念的争论和思考。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各大美术机构也都争相打造数字化项目。但ChatGPT的应用和人工智能的人性化发展,让人类开始深感忧虑和不安。虽然AI绘画一定会给版画创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版画各大版种都有丰富而优良的技艺传承,人们对原创版画的独特美感情有独钟,并对执着于传统技艺的人充满敬意。而职业版画家们对版画技艺的笃定、坚守和执着也给予版画界充分的信心。他们不仅具有尼采所指的“日神精神”的理性和严谨,也不乏“酒神精神”所展示在艺术创作上的原始冲动和张狂个性,他们本身就具有动人的魅力。在中国版画话语体系的建构中,高新科技的介入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而沉醉于版画技艺的“人”是这场洪流中的中流砥柱。
国际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国际化和个性化,还有数字科技的强大功能,让当代艺术家面临太多选择而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但是如果有人能够不忘初心、笃定前行,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而确定。纵观全球版画界,真正令我们感动和想要无条件去支持的,还是那些对艺术付出所有真情,做人和做艺术上都特别真诚、纯粹的艺术家。
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一直到当代艺术的多元共存,人的主体性在不断崛起。基于不同文明的现实考量和不同视角,艺术批评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阐释。近年来,在中国版画乃至中国艺术的活动中,所邀请的国际艺术家、评委、批评家往往都是认同优秀的中国文化,对中国有好感的人,这与在中外媒体上出现的赞扬中国的声音一样,值得我们维护和珍惜。以中国文化的深厚和旺盛,我们拥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和大国气度,会更有利于中国版画生态的良性发展和国际交流中话语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