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封出自徐悲鸿、廖静文伉俪的手札,在纸墨之间,流淌的不仅是深厚的情感,更是时代的印记。“回首风尘甘息机——徐悲鸿、廖静文手札展”近日亮相槐轩,在这座四合院里的艺术人文空间里,通过二十余封珍贵的信笺手稿,引领观众走进两位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览现场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徐悲鸿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笔下的马。此次展览中,展出了徐悲鸿的手书长卷《马与美术》,徐悲鸿在其中梳理了中西方画马的历史,也谈到了自己画马的历程。“我于家禽鸡、鹅、鸭,野兽如狮、熊等皆写之,尤多写鹊及猫,猛禽则写鹫与雕。顾吾之写马,必自1940居西马拉雅山数月之后,乃始能确定其形。”
此次展览展出的不少手札,写于1937年至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可以看到徐悲鸿为艺术理想奔波、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身影。《徐悲鸿致弟徐寿安信》中,记录了他赴海外举办展览,筹款赈济灾民支援中国抗战一事:“我自去冬由印度返星,至顷四月底止,凡为吉隆坡、怡保、梹城三展,得星币四万余元,合国币三十余万,而前年星洲之万余元尚不计,尽用以赈济难民。我之旅费及画件运费,皆自备。心力交尽,可以无愧于神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