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冒险”尝试
画面如何定调?如何构图?甚至是否真的要“冒险”选择“非人物题材”去尝试?一系列的疑问缠绕着罗玉鑫。
最终,罗玉鑫做了“双重冒险”的尝试,首先是构图上,画面由两种视觉转换构成,冰层之上的北极熊是平远式视角,透过冰层切面往下转换为纵深的北冰洋。“我不知道这种构图在中国画里是否成立,也不知道我能不能表达得出来,当时只想着这样大胆去试一下。”另一重“冒险”则是“提纯”。当然,这本来就是罗玉鑫近年创作时特别强调的表现方法。但这样的色调与近几年入选大型展览的,讲求视觉冲击力强、色彩强烈、抓眼球的风向不同,更关键的是“花鸟画讲故事很难”,以花鸟画表达主题性创作更难。
但罗玉鑫为了验证自己的思考,最终还是决定通过“提纯”的方式,让画面主观地突破自然主义,有意识地去营造形式感、点线面、黑白灰的层次,以平衡艺术性与主题性的关系。她说,“作为画者,必须遵从自己的内心,作品就会真诚,就能打动人心。”
画面绘制大概一个月就完成。不紧不慢,点到即止。“画多了,容易腻。”在罗玉鑫看来,对画面的控制要“恰到好处”。刚刚好,才是大智慧。什么是刚好?确实很难拿捏,“但我一直这样提醒自己。”罗玉鑫说。
画家的胸怀与格局
认真品读《休戚与共》,会发现,罗玉鑫在构图上,采取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空间转换,冰层之上是一个平远式视角,透过冰层切面往下转换为纵深的北冰洋。在构图中如何自然地衔接这两个空间,成为此作品最大难点之一。
在创作过程,罗玉鑫不停地调整冰层的边沿线,左半部分沿线线条较为平缓,到了中间稍微往下突出一块,刚好把北极熊一家的外轮廓包裹起来,使其有一种安稳性;沿线到画面右边往上凸起,形成一个水面空间,意在烘托出水面的纵深感,也是为深海空间的转换作出铺垫。那么,冰层之下的故事就从右边这块水面展开,两条雄性独角鲸的鲸牙与头部浮出水面,一半身体在水下,再往下是一条完全在水底的雌性独角鲸。三条独角鲸的头部朝向画面左上方,与北极熊作出呼应。画面从雌性的独角鲸开始,往下则完全过渡到深海之下的视角。深海之下的虎鲸与小鱼朝画面右边游去,一串串的水泡动态是从右下往左上升并穿插其中,意在连接物象之间的关系与拓展画面空间的意境。
罗玉鑫介绍,“画中的北极熊以家人的形式出现,北冰洋中的鱼类也是和谐共生的状态,我想传达的是一种生活的温度。因为我与父母、家庭、同事、好友相处都是非常和睦欢喜,自然我的性格和心境也是开朗平和,于是我的作品意境大多都是和谐美好的。我相信内心能量与画面气息是相通的,观者同时也可以感应到。”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尚辉认为:“中国画金奖入围作品《休戚与共》代表着当代中国画在近年来探索题材的方向和成果。”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评价称,“罗玉鑫的金奖作品《休戚与共》聚焦人类的生态环境,作者把传统工笔画的技法与现代构成意识的布局相结合,充分体现青年美术家的胸怀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