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参观者在体验“点蓝”工艺。唐 瑞 摄
传统工艺历经数百年沉淀,其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早在2006年,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就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市场需求和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景泰蓝不断在传承中寻求创新,以更为日常的面貌走入千家万户。记者在博物馆看到,景泰蓝工艺制作而成的器物多样,大到装饰画、落地座钟,小到项链、耳环等。郑文霞说:“这些结合了珐琅工艺的产品很受消费者喜爱。除此之外,我们与室内装饰、钟表、家居等行业都有合作,为许多客户设计过景泰蓝工艺的装修式样,比如大兴机场和景泰地铁站。”
正是这种老手艺与新花样的有机结合,行业传统工艺有了无限可能,景泰蓝才得以成为既能促进邦交的国礼,又能吸引消费者的畅销产品。正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所说:“创新是景泰蓝传承的不变主题。既要创作具有艺术价值、引领景泰蓝发展的艺术品,也要研发贴近生活的商品和文创产品。”
守护品质,拒绝“景泰滥”
器物虽美,工艺难成。郑文霞向记者介绍,制作景泰蓝的六道基本工序依次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若要制作得更为繁复精致,如镶金或银,难度会更大,工序也更多。